吆喝聲吸引了周邊村民,青紅磚瓦房裡的不少人都探出頭來。
“竹篩子怎麼賣?”
“五文錢一個。”姜姀道。
白水村的村民條件都好,賣得太便宜反而會讓他們覺得做出來的東西品質不好,入不了她們的眼。所以便不能按照先前竹簸箕那般定價,盡管竹篩子做起來耗費的工夫比那個還少。
來人拿起一個在手上掂了掂:“還行,看起來挺結實的。”
“那肯定啊。先前我們在隔壁村子已經賣過一波了,買了我們家竹編的各個兒都說好。”
“能不能再便宜點。”
姜姀把價格抬高為的就是這個,總得給人家一個討價還價的空間嘛。畢竟有錢人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要是自個兒能把價錢砍下來,反倒會讓他們心裡頭高興。
她還是用的老策略“您想要的話,八文錢賣您一對。或者您看看裡頭的背簍。背簍六文錢一個,您若打包了買,給個十文湊整就好。”
那娘子面上笑了下:“你還挺會做生意。就照你說的罷。我要一個竹篩子一個竹筐。到時萬一壞了怎麼辦,你可要告訴我你家住哪兒,到時我去找你,可不能賴賬。”
“嫂子您放心。我住在大羅山的山腰上。只是山上山下腳程不短,您怕是很難找到。不過我每隔一陣子就會下山來採買,到時還會做新的竹編賣。咱做的不是一次性生意,後續有什麼問題我都可以上門解決。”
“那好,那我就信你一回。”
那人捧了兩個竹編在懷裡走。
本以為這趟是開門紅,沒想到此後的營生一直冷冷清清。大約是來白水村叫賣的人多,他們對這種往來的商販相當習以為常。
行走途中,有一布衣娘子拉開院門將他們喊住:“哎,小娘子。可有什麼新鮮好玩的玩意兒賣。”
“有竹篩子竹簸箕,竹筐和背簍,您看想要哪個?”
“就這些了?小孩子玩的玩意兒有嗎?”
姜姀從挑筐底下挖出來兩個竹編球遞給她:“只有這個。我那兒工具有限,做不出精巧的小玩意兒。您看這是您想要的嗎?”
那人也不伸手接,皺著眉搖了搖頭:“這些縣城裡都有,算不上新鮮。沒意思,就這樣罷。”
她啪的一聲把門關上。
姜姀難得吃上一頓閉門羹,心裡頗有些灰溜溜的。
不過她說得很有道理。想要竹編賣得好,就不能只賣這些傳統常見的玩意兒。要不然光是竹簸箕竹篩子之類家裡頭常見的器具,沒下山幾趟就能把周圍的村子都覆蓋了。
一個竹編三年起用,等過了這陣她們賣什麼呢。是時候想想新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