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凡自信一笑,道:“前輩還請聽我說完,知識移植只是這頭盔的一個作用,在戴上這個學習頭盔後,頭盔會釋放一種異種電流,這是種由元氣轉化為可被人體快速吸收的能量,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人體肉體和神魂的強化。當然,至於能夠把人的肉體和神魂強化到什麼程度,這主要看元氣的等級。理論上,如果使用神氣,即使不修煉,也能夠讓人的身體達到煉體三轉的程度。”
“人的聰明和創造力,一方面取決於知識的擁有量,同時也受限制於人的大腦強度和神魂強度,而經過強化後的人體和神魂,顯然足夠起到開啟人智慧的作用。除此之外,這個學習頭盔還可以讓人的意識進入輪迴世界。輪迴世界是一個真實度無限接近於真是世界的虛擬世界,裡面是世界也是按照玄黃星一比一比例打造,人因為只是意識進入,所以在裡面擁有不死之身,可無限制的進行歷練。”
絲絲!
聽著江凡的解說,場下無數人震驚,如果真的如江凡所說,那這學習頭盔就真可謂學習神器,甚至是歷練神器。
太傅學宮宮主也是面『露』驚『色』,道:“好,那考驗就開始吧。”
江凡點頭,右手一撫,大哭的小男孩便安靜的睡去,他把學習頭盔戴在小男孩頭上,並拿出一顆先天元氣凝練的晶石安放如學習頭盔中,按下開始鍵。
所有人睜大著眼睛望向高壇,心中都在期待,一旦這個考驗過關,那麼玄黃星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不錯,就是一個新的的時代,一個人人都是飽學之士,而武道也將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當然,這其中最激動的就要屬那小男孩的父親,雖然他不知道江凡放入的是什麼等級的元氣晶石,但是為了保證效果,能夠順利過關,想來那晶石也是頂級的。
小男孩像是睡著了,可是在眾多人的靈識之下,卻發現他的身體在快速的發生著變化。從學習頭盔中源源不斷的滋生出一道道異種電流,這些異種電流輕易的就被人體細胞所吸收,然後在快速的最佳化和強化,幾乎以人可察覺的速度在變化。
一天的時間很短,眨眼間就是第二天,考驗的時間也快到了,雖然不知道小男孩知識學習的如何,但是就這一天的時間,小男孩的身體強度就達到了完整煉體的強度,而且體質被最大強度的改善,將來一旦修煉,必將一日千里。
一天的時間完成煉體,這並不是神話,玄黃星上大多數勢力都能夠做到,但是那種手段更像是揠苗助長,只有那些自知天資有限的人才會那麼做。
可是這個學習頭盔不但沒有副作用,反而還在挖掘人的潛力,這就是逆天的節奏了,這完全是等於服用了能夠改變體質的稀世丹『藥』。
時間到了,江凡取下小男孩的頭上的頭盔,就看到小男孩睜開了眼睛。那是一雙本不應該出現在七八歲孩童身上的眼睛,清亮的眼神中充滿了智慧的光芒,似乎有著一道道青光在閃動。
小男孩站了起來,雙手如鳳凰展翅,合於身前,對著江凡躬身拜道:“王倫拜謝先生成全之恩,還請收下弟子,也好讓弟子能夠報答今日恩德,日後侍奉先生左右。”
王倫的舉動讓所有人震驚,現在的王倫一點也看不出昨日頑童的痕跡,如果不是身子不高,恐怕眾人都會以為其是一個知禮聰慧的少年。
江凡點點頭,先天元氣可是他身上最高階的一種元氣之一,被先天元氣改造過的王倫,註定他一生都將不平凡,無論是資質還是天賦,都成為了上上之選。
“此事日後再說,你先隨我學習,如果達到了我的要求,我自然會收下你。”
王倫這次直接跪倒在地,拜道:“學生拜見老師。”
江凡無奈一笑,這王倫還真是會順杆往上爬,這眾目之下,他收了王倫跪拜,就算日後想拒絕都不行了,看來這個弟子是收定了,只好說道:“你先起來吧,四位宮主有話問你。”
王倫欣喜的站起身來,對四位宮主躬身道:“王倫見過四位老者,還請老者出題。”
太傅學宮宮主看著王倫機靈聰慧的樣子,暗暗點頭,道:“何為君子之道?”
君子,是儒家理想中的人格標準,在孔子論語中就有對君子概念的大量描述。而其他儒家聖人或者大儒賢者也都有各自的理解,這就造成至今對於的君子的定義都沒有確定下來。
所以這君子之道看起來很好回答,但也正因為很好回答,所以才難回答,因為在這樣的場合,王倫必須要說出一番新意,而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這非常考驗的能力,需要對儒道有著深刻的瞭解和他個人的悟『性』。
王倫今沉『吟』一會,就說道:“君子一詞首見於《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王倫侃侃而談,引經據典,口若懸河,首先把歷史上聖人對於君子的理解說了遍,最後才說出他對君子的理解:“在學生看來,君子應該是這樣啊,率『性』而為卻用道德約束自己;謙遜禮讓卻又能夠積極進取;內心堅定而又能夠順天而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四位宮主不住點頭,王倫前面一大番論述顯示了其廣闊的知識層面,後面三句話則展示了其對君子的自我理解,從做人做事以及精神層面來描述君子規範。
在做事方面,君子根據自己的內心喜好去做事,但是卻用道德約束自己,那就是符合道德的就去做,不符合道德的不做。在做人方面,君子要謙遜禮讓,但又能勇於進取。而在精神上,君子意志堅定,不輕易被周圍的事物所幹擾,但是在外界大環境開始變化之時,卻又要懂得順勢而為。
當然,關於君子一詞的概念,幾乎寄託了儒家對個人品格的最高期望,所以王倫對於君子的理解自然不可能完全概括,也不能讓所有人滿意,畢竟古之聖人都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更何況是王倫。只不過以王倫給出的理解,至少說明他的才學已不在一個大儒之下,可謂滿腹經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