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厲害,好神奇。他是怎麼做的?”
江凡震撼,自始至終,江凡都沒有感覺到荀寬散發任何的真氣和精神,而是憑藉一種氣息,自身天然散發的寧靜氣息,無影無形,就像是一種無形的力場,輕易就感染在場的所有人。
“一代大儒之名,果然非同小可,這種境界,簡直就是驚世駭俗,我一定要拜他為師。”
如果先前江凡還是想著怎麼樣從荀寬那裡學習浩然正氣之法,那麼現在江凡就是真心實意的想要拜入荀寬門下學習,僅憑目光就能平息在場浮躁的氣息,這已經是道,而不再是技了,說明荀寬已經踏入儒道了,是真正的儒師,鴻儒。
“諸位學子,我就是荀寬,因為我常年在家中做學,卻很少前來學院,說起來我這個院長實在是失職了。我接任學院院長一職已經有十五年了,卻幾乎沒有理過學院的事情,也是到了該退位讓賢的時刻。五日前,我已經向陛下提交了辭呈,新任院長明日就會上任,我這算是利用最後一天時間,從你們當中挑選一人作為我的親傳弟子,傳承我的衣缽。”荀寬說道,他的聲音清朗溫和,雖然聲音不大,但是全場人卻聽得清清楚楚。
荀寬頓了頓,繼續說道:“雖然我想從你們當中挑選出一名弟子,但是如果你們之中沒有一個讓我滿意的,我同樣是寧缺毋濫。這次擇徒,我看中的是悟『性』,是潛力,因此學問高的不一定能夠選中,剛入學的也不會沒有機會。”
聽到荀寬的話,大部分都鬆了一口氣,同時精神也振奮了起來,本來在他們心中,這次肯定是陪考的份,他們之所以來這,多是因為崇拜荀寬,特地來敬仰的,至於荀寬的弟子,肯定會出現在前十名學子中。
可是聽到荀寬的話,說明他們所有人都有機會,這如何讓他們不興奮,一旦成為荀寬的弟子,那等於是一步登天,因為內閣七位宰相中,四人隨荀寬學習過,都算得上是荀寬的弟子,有著幾位‘師兄’照顧,官路還不一路暢通。
“好了,我現在說出我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儒?”荀寬道。
什麼是儒?
這時一個非常簡單卻又深奧的話題,說他簡單,只要是讀過幾本儒家典籍的人,都可以說出一兩句,什麼是儒,儒者,仁者愛人;儒者,捨生而取義;儒者,尊人而卑己;儒者,天人合一等等。
說他深奧呢,因為一個儒字,就概括了所有的儒學。
儒家傳承無數年,聖人上百,每個聖人都是一種儒,而在每個儒家聖人之下,更有無數的分支,整個玄黃大陸,如果真的要計算,儒學各個分支可能連儒家自己都無法數過來。
每一個分支對儒學都有不同的理解,就比如,孔子說仁,孟子取義,荀子談禮,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朱熹則說存天理,滅人慾,王陽明則表述致良知,發展出唯心的心學,還有什麼梵子,李子,曹子,歐子等等。
這些都是儒家聖人,但是他們的理論卻各不相同,有的地方甚至是存在著尖銳的矛盾,要讓人回答什麼是儒,這實在是無法回答。
就比如,在人『性』方面,荀子認為人『性』本惡,而孟子則認為人『性』本善;又比如,荀子認為,天行有常,致天命而用之,而朱熹則宣揚,存天理,滅人慾。
荀寬的一個問題,一下子就問倒了全場人,所有人都閉目靜思,快速思考著答案。
很快,一個錦衣少年站起來答道:“儒者,禮也。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變訟,非禮不決,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
儒學起源於一本極為古老的典籍,名為《周禮》,為遠古商朝立國根本。孔子根據《周禮》而後發展出最初的儒學,因此這個少年把儒定在禮上,就是想回歸本初定義儒,算得上是一條正路,而且荀寬的學派也是禮,這樣回答,也算是迎合了荀寬的思想。
少年才學不凡,滔滔不絕的說著,高臺上的荀寬不時點頭,『露』出一絲微笑,更是讓那錦衣少年心中激『蕩』,於是超常爆發,就連下面聽的人都心中忍不住叫好。
“是王宏,不愧是我們文學院第一才子,我怎麼就沒有想到摒棄後世發展出來的儒學,而回歸本初呢。”一個學子懊惱。
“噤聲!我們靜靜的聽吧,文學院人才濟濟,不比王宏遜『色』的人多有,我們可以先聽他們講完,如果我們能夠把的見解歸納在一起,說不定會被荀師看上呢。”另一個聲音雄心勃勃的小聲道。
江凡心中暗暗好笑,在荀寬這樣大儒面前耍手段,完全是自取其辱,江凡沉下心裡思考,但是還是留著一部分心思聽著王宏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