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來到,各家各戶張燈結綵,遊子也都陸陸續續地從外地歸來。
今天是宋家村一年來,最熱鬧的一天。
家家戶戶都在熱炕頭上包著餃子,聊著這一年發生的好事趣事。
“小文,要不你今年就別走了,就留在村裡打工吧。”胡英子說道。
“媽,你在說什麼呢,我要是不出去打工,在這村裡能幹什麼,再說這村子裡有什麼好待得,難道和你們一起種地嘛?”小文雖然這麼說,但是心裡也想留下。
外面雖然工資高,但是房租生活費也高,實際算下來,一個月也攢不下多少錢,而且自己在小公司工作,小公司人少,一個人要幹好幾份工作,平常還經常加班,她今年才三十歲,看起來活活像三十五歲。
但是也沒辦法,生活就是這樣,如果不出去打工,留在宋家村,那就只能和父母一起種地,可是自己家的地又少,都不夠父母種的,更不要說加上一個她。
而且小文也不甘心,父母省吃儉用這麼多年,供她讀大學學會計,她就回來種地了,也是感覺對不起父母,所以她就把話說得難聽了點,為了掩飾這些年的苦楚。
其實父母也都能看出來,孩子在外面受了很多的苦,要不然誰能大過年的當天晚上才到家。
說到底還是家鄉發展的不好留不住人。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養豬場在招人,山上也在招人。
而且養豬場正好招會計,這個活還是挺適合小文的,所以母親才提議她留下來。
不過聽到小文這麼說後,母親也打了退堂鼓不再說話。
畢竟宋家村再怎麼發展也比不上大城市,自己女兒也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幫不上忙,就只能少提意見。
這個時候,門外走進來一個人。
今天是新年,在睡覺之前,各家各戶的門都不上鎖,就是方便有人過來串門。
“哎呦,是村支書啊,趕緊坐趕緊坐,小文你把那花生瓜子糖給你叔拿點!”胡英子熱情地張羅道。
“叔,新年快樂!”小文把乾果盤放在桌子上,就準備進裡屋,這些年她在外面混得也不好,也不想和村子裡的人多說什麼。
“等一下小文,我聽你媽說你在大城市裡做會計,你現在在外面一個月能賺多少錢啊?”宋學民問道。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小文一臉尷尬地說道:“一個月8000。”
“八千啊,那還真不少啊,那你公司包吃住嘛?”宋學民繼續問道。
小文此時心裡已經翻江倒海了,愣是沒有及時回覆宋學民,“小文,你學民叔問你話呢,你怎麼不說啊?”胡英子問道。
“啊,不供吃住,現在外面哪還有供吃住的單位啊!”小文為了緩解尷尬,只能說,現在外面的公司都不供吃住。
“這樣啊,大城市雖然賺得多,但是生活成本也高,最後也攢不下幾個錢啊!”
小文已經被宋學民說得漲紅了臉。
剛想回頭反駁宋學民,宋學民就站起來走到小文的身邊問道:“小文啊,要是咱們村,有個會計崗位,五險一金都給你交上,但是工資沒有你原來公司那麼高,你願不願意幹啊?”
“啊!”小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麼時候自己的老家,還需要會計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