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修還有一個顧慮,那就是地方官任上不能攜帶家眷。
這樣一來他去廣東赴任後就將和靈兒兩地分居,這可不是啥好事啊。
存不存在變通之法?
寧修當即想到了張居正,若是內閣首輔說一句話或許可以通融。
但他隨即摒棄了這種想法。
要是張居正為他開了此口,估計自己會成為眾矢之的,引來無數言官彈劾。在大明朝言官是最惹不起的存在。
那麼只能從制度上入手,看看有沒有漏洞可鑽。
可寧修對大明官制以及規定不甚瞭解,還是需要一個幫手謀劃一番的。
他當即決定去找張懋修,這種諮詢方面的事情自然不必勞煩閣老親自指教。
張懋修此刻已經是翰林修撰了,正在翰林院供職。
寧修先去吏部領了告身文書,之後折去了翰林院找張懋修。
修撰這個職位就是編纂史書、典籍,大多數時候是十分清閑的。
如今張懋修就端坐在衙署內,悠哉悠哉的喝著茶水。
“張大人,衙署外有一位寧大人想要見您,您看...”
一名小吏走到張懋修身邊,態度恭敬的說道。
“寧大人?”
張懋修剛剛躋身官場,認識的朋友不多,姓寧的就更少了。他思前想後覺得此人一定就是寧修,輕點了點頭道:“我知道了,這便去。”
他將茶杯放下,緩緩起身振了振袍服,施施然朝官署外走去。
在翰林院做清流官,多多少少會沾上一點仙氣,連走路的姿勢都與常人有所不同。
“呀,寧賢弟果然是你!”
他一出官署便見寧修在院子裡踱步,連忙熱情的迎了上去。
“既然來了,怎麼不進來?”
“畢竟我不是翰林官,你若是不在我進去多尷尬。”
寧修淡淡笑道。
“何況有些話官署之內也不便說。”
張懋修點了點頭贊嘆道:“還是寧賢弟考慮的周全,既如此我們便去後園走走吧。”
“好。”
二人一前一後繞過衙署,沿著青石小徑行了幾百步,來到了翰林院的後園。
這園子雖然不算很豪奢,但佈置的極為精巧,不僅有假山亭閣,還挖有一個面積不小的人工湖。
湖中有一沙土堆積而成的小島,有湖堤沿向小島。
張懋修往小島的方向指了指,寧修立刻心領神會與他一齊走去。
二人經過湖堤來到島中,找了一個亭子在石凳坐下,張懋修便道:“寧賢弟,這湖中小島很少有人來,你要說什麼現在便可以說了。”
寧修心道這張懋修的政治素養果然很高,深得乃父真傳。
他頓了頓道:“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小弟剛剛得知被朝廷授予廣東布政司廣州府香山縣令,恐怕不多久便要去上任了。”
“這是好事啊!”
張懋修由衷的為寧修感到高興。
“不過確實有些遠。寧賢弟該不是為這件事心憂吧?”
寧修笑道:“怎麼會,廣東也是繁華所在,未必就比留任神京好。只是我擔心自此赴任後便要與靈兒兩地分居了。”
“這倒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