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自家人,最是靠得住。
何況老泰山現在抱病正在京中,不好好利用一下資源實在太可惜了。
待寧修稟明來意,戚繼光卻只沉默不語。
過了良久,戚繼光才嘆息道:“賢婿啊,這位劉姓後生與你是什麼關系?”
“同窗,同鄉,同年,摯友。”
寧修一字一頓道。
戚繼光搖了搖頭道:“他多半是犯了陛下忌諱,這種事老夫勸你不要摻和。”
寧修嘴角一揚道:“劉兄不過是一讀書人,能犯什麼忌諱?”
“老夫看多半是此次殿試啊。”
戚繼光畢竟是官場老油條,只一句話便點到了點子上。
“照理說你們都是白身,能夠接觸到陛下的機會基本沒有。唯一的機會便是殿試了。”
戚繼光一語點醒夢中人。
寧修之前急於營救劉惟寧,竟然沒有往這方面想。
現在細細一想確實很有可能。
當然,寧修不認為劉惟寧會做出什麼君前失儀的事情。唯一的可能是劉惟寧作得文章出了問題。
“莫不是劉兄作得殿試文章犯了天家忌諱?”
寧修試探著問道。
“依老夫看,多半是如此。”
戚繼光對寧修能夠悟出此道還是頗感到欣慰的。
他嘆了一聲道:“年輕士子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誹君賣直以邀聲名。若真是這般,恐怕沒人能救的了他。”
戚繼光這麼說自然不是信口開河。
作為嘉靖、隆慶、萬歷三朝老臣,他見識了太多這種例子。
尤其是嘉靖朝。
便說著名的海瑞海剛峰,就因為寫了一封痛罵嘉靖帝的奏疏被天子下令投入詔獄。
嘉靖皇帝幾次動了殺心,但一想到這樣便成全了海潤,使得其成為“直臣”,便壓下了殺意。
但饒是這般嘉靖帝也沒有放出海瑞,直到他駕崩,海潤才得以從黑牢之中放出。
世人都贊頌海潤的忠直,卻沒有想過他確實是在求一個直臣諫臣的名聲。
這是大明讀書人的通病,估計劉惟寧也是犯了這個毛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