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去江南的人嘴巴都要說幹了,但那些織工就是不願意前來。
高太監簡直不敢相信,這些人究竟是怎麼想的,放著數倍的高薪不賺,非要窩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裡,有甚的出息?
無奈之下,高太監只得向李、姚二人求助。
李知府與姚縣令被請到了察院中落座,高太監無奈苦笑道:“兩位也看到了,咱家初來乍到出了不少昏招,如今竟連織工都招不到。”
李瑞連忙道:“高公言重了。這時間尚早,下官相信耐心一些總會招到人的。”
高太監卻是連連搖頭:“話不能這麼說啊。雖然朝廷要求上繳絲綢的時間是年關前,但十一月就得製成成綢吧?剝繭、煮繭、繅絲就極為耗時,製成絲後還要進行織造。那一匹絲綢不知道要用多少根絲啊,咱家現在心裡真的是沒底,還是越早開始越好。”
姚琛經常和這些閹人打交道,早已總結出了一套應對法子,立刻順著高太監的話頭道:“高公所言甚是,這種事情趕早不趕晚。早些把朝廷規定的份額完成,也好交差不是?”
“咱家就是這個意思!”
高太監朝姚琛投去贊許的目光,心道這江陵縣令倒是比荊州知府會說話的多。
“只是不知道朝廷需要江陵織出多少匹綢子呢?”
“這個嘛。”
高太監沉吟了片刻,覺得這種事情也沒有必要瞞著二人,便拖長聲音道:“一千匹。”
“一千匹?”
饒是織造事宜和姚琛沒有太大關系,他還是驚撥出聲。
“這未免,未免有些難吧?江陵絲織底子薄,要慢慢來啊,第一年五百匹還差不多,一下子要求一千匹確實有些難了。”
“哎,咱家又何嘗不知呢。可陛下金口玉言,既然已經定了這個份額,咱們便是硬著頭皮也得扛下來。”
高太監哭喪著臉道:“兩位也幫忙想想,有什麼好的法子?”
李瑞沉吟了片刻道:“高公不若找張家的人來問問,或許他們有法子呢?”
“是啊,府尊說的不錯,張家的人一定有辦法的。”
高太監死馬當活馬醫,無奈的點了點頭道:“那便叫人去喚張家的人來商議商議吧。”
......
......
卻說高太監找張府管事商議招募織工的事宜,之後訊息傳到了孫悟範那裡,又透過孫悟範傳到了寧修耳中。
“寧賢弟,你也想想,有什麼好的法子沒有?”
嘖嘖,織一千匹綢子就把這個高太監急成這樣了,也太誇張了吧。
他心道這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但細細一想高震確實是太監,也確實該著急,不禁笑出了聲。
“法子當然有,不過我總不能就這麼說出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