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題目出自《孟子》,是一道截搭題。
所謂截搭是為了應對考生押題而演變出的一種試題。
題目上下兩句各擷取自一段原文,合在一起便有了不同的意思。
考生們不可能按照考前準備來作文,必須現場分析破題,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題。
但這種試題也有很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引起對原文的誤解。
畢竟是從兩段毫不相幹的文章中抽取出的上下句,就那麼硬生生的搭在了一起,效果能好嗎?
但題目出了考生就得答啊,絞盡腦汁尋求上下句的聯系找出一個立意來,作出的文章自然千奇百怪。
寧修記得歷史上大明朝廷曾經一度禁止考官出截搭題,後來又放開,幾經反複。
看的出來朝廷也看出來截搭題不利於作出好的文章。
但大宗師今日偏偏出了一道截搭題,看來晚明時朝廷又重新允許這種題目在考試中出現了。
無奈,寧修只得竭盡全力分析,力圖從題目中找出一個適合的爆點來。這個過程頗有熬夜寫論文的酸楚感。
而在不遠處的一間號舍,劉惟寧在奮筆疾書。
他心中實在太爽快了,多年積鬱的苦楚煩悶一掃而空。
這次機會他一定要抓住,接下來是鄉試,會試,殿試
誰說他沒有機會連捷呢?
不知不覺間劉惟寧寫完了全部三篇文章,匆匆掃了一眼便將試卷交給了巡視的杜訓導。
杜訓導有些愕然,這家夥作文速度也太快了吧?
他不敢怠慢,將本場科試最先交出的試卷捧著送到明倫堂中,交給大宗師親自評閱。
沒過多久寧修也將最後一篇出自中庸的題目破題作完。
與劉惟寧不同的是,寧修選擇再仔細把每篇文章讀一遍。
精修是不太可能了,但看看有沒有筆誤或者錯字還是可以的。
這種低階錯誤往往會給考官很不好的印象。
寧修是個完美主義者,絕對不能容許這種事情發生。
在確認三篇文章都沒有任何瑕疵後寧修也交了卷子。
他交卷前已經有十幾人交卷,但寧修並不怎麼在意。
科舉文章又不像網路作得越快越好。科舉文章需要的是精闢,是字字珠璣。即便侑於時間限制不可能做到精雕細琢,也要竭盡所能展現出亮點來。
交卷之後寧修一身輕松,照理他不能繼續留在號舍,必須馬上離開考場。
寧修走出號舍踩著青石板路一路出了縣學,看見站在大門口等他的劉惟寧,便上前一步打了招呼。
“汝安兄,你這氣色很不錯。看來本次科試你是胸有成竹啊。”
劉惟寧心情自然很好,他笑了笑道:“不瞞寧朋友,劉某每次科試結束都是如此自信,可惜啊”
他話雖沒說完,但寧修自是明白。
何教諭被踢開,大宗師親自主持科試,這是劉惟寧翻身的絕佳機會!
手機使用者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熱書推薦:貓膩大神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