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修這番說辭也是考量良久的。如果對面的人換成了徐階徐華亭,他是斷然不會這麼說的。
徐閣老生性圓滑,縱容家人侵吞田畝。及至徐階隱退,朝廷清查徐家田畝,發現徐家名下田畝竟然有十萬畝之多。天子下令收繳徐家侵吞的田畝,徐階竟然還忝著老臉請求能不能只歸還一部分。
但是張居正不同。雖然張家在江陵也是超級大地主,但張居正對於子女的約束還是很嚴的。
至於張居正病逝後遭到清算,從江陵老家搜到的銀兩也有諸多疑問。史學界對此態度不一,認為是萬歷皇帝授意給張居正潑髒水的居多。
反正那時張居正已經死了,還能從棺材裡跳出來和萬歷皇帝對峙不成?
故而用一句話概括,徐階是不要臉皮的,連座師夏言都能出賣的人,連嚴嵩都能結為親家的人能有什麼臉皮?
但張居正不同,雖然自己的老師徐階有汙點,但張居正還是保全了徐家,並沒有落井下石。
面對張居正寧修敢於直言,因為他知道張居正不會就此事遷怒於他!
張居正聽了寧修一番話,直是沉默了良久。
“原來症結出在了這裡。”
張居正搖了搖頭,喟然嘆息道。
“那麼,依你之見,該如何推行改革呢?”
張居正的聲音中聽不出喜怒。
不知為何,他覺得眼前這個年輕人對朝局洞若觀火,對人心看的透徹。
“小子鬥膽一言,請閣老徐徐圖之。”
寧修沉聲道。
張居正皺眉道:“你也說土地兼併是大明朝的一大痼疾,既然如此,更是應該下猛藥,豈能因噎廢食。”
寧修嘆聲道:“閣老以為範希文公和王半山公誰的改革更成功?”
張居正愣了一愣,不知寧修為何會突然問起宋代的兩位名臣。
“自然是王安石的熙寧變法更成功了。”
仁宗朝的慶歷新政和神宗朝的熙寧變法一前一後,但卻有不同的結果。
慶歷新政的推行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不但有官家仁宗支援,在朝中也有富弼、韓琦、歐陽修等人助力。
範仲淹提出了十條新政。
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減徭役、修武備、重命令、推恩信。
這十條幾乎覆蓋了所有死角,乍一看來很美好。
但也只是看起來很美好......
失敗原因大概是兩條,一是範仲淹準備不足,限於嘴炮。他老人家認為憑借自己的影響力,可以做到登高一呼,無數人響應。事實證明他太高看自己的影響力了。
二是動了大地主的乳酪。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這些大地主和官僚自然聯合起來與範仲淹一派死磕到底。
......
......
ps:科舉名次的資料真的很不好找,老坤廢了很大氣力才找到,力求還原真實歷史。求票票支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