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張餅的淨利潤是八十文,五百張餅的利潤就是八百文。
如果一天能夠賣一千張餅,就能賺上一千六百文。
嘖嘖。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啊。
一千六百文是什麼概念?
萬歷年間,教書先生向每名學生收取的整一年束脩也就是一貫錢。
寧家饅頭鋪如果火力全開,一年可以賺近六百貫錢,也就是說可以同時供養六百個娃娃到社學讀書。
“爹,您一天能做一千張餅嗎?”
有了美好的願望自然還要考慮可行性。
老爹是這個行業的老手,究竟是否可行還要問過他老人家才是。
寧良正自偷樂,聽兒子提問直是嚇了一跳。
“一,一千張?”
寧良連連搖頭,嘆聲道:“怎麼可能做一千張呢。便是我和你娘一起來做,也不過能做個兩三百張。主要是我們還得蒸饅頭,能用的時間太少。”
寧修聽到這裡直翻白眼。蒸饅頭?那才能賺多少錢。放著手抓餅這種拳頭産品不去推廣,在蒸饅頭這種事情上耗費時間,難怪老爹這麼些年來賺不到大錢,只能勉強餬口。
“爹,那如果不蒸饅頭,全力來做手抓餅,您和娘能做多少張呢?”
“不蒸饅頭?”
寧良愣了一愣,思忖了片刻道:“四五百張總是沒什麼問題的。”
寧修長出了一口氣。
四五百張手抓餅也不算少了。一天能賺八百文,一年下來也能賺個三百貫錢。
“不過,如果生意好了,我可以僱一些人來做這手抓餅,一天做個幾千張也不是問題。”
寧良嘴角微微上揚,笑聲道。
寧修連連擺手道:“萬萬不可啊。咱們寧可少賺一點,也不要去僱傭外人來做餅。”
手抓餅本身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是製作方法稍稍有些複雜罷了。
如果就這麼輕易把製作方法透露出去,難保別人不會偷學仿製。
在這個沒有專利可以申請的時代,一旦被人做出仿製品,原有産品就會受到很大沖擊。
手抓餅又是個沒有太大價格空間的産品,打價格戰絕不是寧修想看到的。
雖然出現仿製品是遲早的事,但寧修希望仿品出現的越晚越好。
“修兒是擔心這手抓餅的製作方法被人偷學了去。”
老孃寧劉氏笑著解釋道。
寧修撓了撓頭道:“還是娘懂我,一年三百貫利潤也不少了。”
寧良連連點頭:“不少,當然不少了。”
三百貫錢,寧良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錢。
一想到自己只要奮鬥一年,就能賺到三百貫錢,他就跟吃了蜜似的心裡甜滋滋的。
寧劉氏欣慰的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
手抓餅只要大賣,兒子就可以安心讀書。
富貴人家的孩子含著金湯匙出身,自然可以混吃等死快活一輩子。即便紈絝一些,家大業大也足夠他們敗得。
但窮苦人家的孩子要想出頭,唯有科舉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