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點開林曉帆的論文,開始仔細觀看。
大多數投稿論文,王凱只是大致瀏覽一下,就能推測出這篇論文的水平。但是林曉帆的論文,王凱看起來很費勁。
作為《科學》雜志的編輯,王凱絕對是一名博學的學者,尤其在生物方面,有很深厚的知識儲備。王凱的科研能力不一定很強,他也沒寫過高深的論文,但是他有能力鑒別一篇論文的好壞。
林曉帆的論文,讓王凱大開眼界的同時,有很多困惑。這篇論文的深度,已經超出了王凱的鑒定範圍。
他只知道這篇論文很深奧,不是“不知所謂”“異想天開”的深奧,而是真正的頂尖科研論文。
《複活絕種生物的構想》,這篇論文,已經超出了王凱的鑒定水平。他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看完這篇論文的一半,後半篇論文的難度更增加了幾分,以至於王凱看得更加艱難。
想弄懂這篇論文,需要王凱研究很久。他還有很多投稿的論文要看,他是一名編輯,不需要搞懂論文。
王凱把這篇論文發到裴總編的郵箱裡。
裴總編,《科學》雜志的總編,學術界大佬。他還有一個身份,華科院的院士。
作為《科學》的總編輯,他的郵箱一般不接收外界的投稿,只有編輯們覺得不錯的論文,才會發到他的郵箱,讓他做最終決定。
“《複活絕種生物的構想》?這篇論文的題目有意思,作者是林曉帆?”
上次林曉帆的論文,其實沒有達到《科學》雜志論文的發表標準。只是因為林曉帆是金江大學的本科生,加上論文有很多新穎的觀點,才發表了他的論文。
裴總編點開論文,這一看,就陷入進去。隨著觀看論文,他的眉頭時而皺起,時而舒緩,一些有疑問的地方,豁然開朗。
直到看到論文結尾,裴總編眼前一亮,這篇論文,居然提供了一種用基因培育生物的方案。只要能得到某種生物的基因,就有可能培育出這種生物!哪怕這種生物已經滅絕!
現在地球上的科技,可以在得到某種生物生殖細胞的情況下,培育成個體。而林曉帆的這篇論文,只要能得到生物的dna,就能培育個體。不需要是生殖細胞,甚至不需要是活的細胞。
林曉帆的這篇論文如果能實現,將會把現在的生物科技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這篇論文的水準很高,刊登在《科學》雜志上綽綽有餘。不僅如此,裴總編打算把林曉帆的論文題目,放在《科學》的封面位置,作為重點推送的論文。
————
林曉帆接到一個電話,打電話的人自稱他是《科學》雜志的總編。他說林曉帆的論文過稿,將出現在下一期《科學》雜志上。
對於論文的過稿,林曉帆並不意外。這篇論文是他研究了許久的研究成果。有學渣群這個知識寶庫,他在理論上,已經遠超地球上現在的知識水平。
林曉帆此刻正在魔都,為建設侏羅紀公園尋找人力。要建造這麼大一座公園,需要的人力和各種資源極多。
想要找人去一個離家萬裡的島嶼上幫他搞建設,林曉帆需要付出的,是遠超正常情況的薪酬。林曉帆聯絡了幾個工程隊,對方一聽要出國工作,根本沒有問在哪裡,也沒有詢問薪酬等等,就直接拒絕了林曉帆。
林曉帆即將聯系的,是一家大型建築公司。如果這家公司再拒絕他,那他想建造侏羅紀公園的計劃,想實現的話會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