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普通人也能夠從中吸取到自己想要的給養……
很多人也能夠脫口而出裡面自己總結而成的金句:
“理性為自然立法。”
“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心中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減的贊嘆和敬畏--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這樣的話已經足夠成為一些人的座右銘乃至於墓誌銘了……
而學術圈,這三大批判的確引來了太大的效果。
首先自然是解讀的。
“李闊的三大批判,仔細讀來,是想告訴我們什麼呢?答案其實並不複雜,她就是把人類思想的可靠性所在揭示出來,從而以此為基避免人類的思考陷入虛妄不實之境,解決我們長期經驗論和懷疑論所帶來的問題。”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以虛弱的基底建立起了從直觀進到概念最後結束於理念的可靠性認識程序,本質上仍屬經驗主義。但康德賦予了理念對經驗的統一和調節功能,並肯定了超驗的純粹理性的真理性,這就越過了一些經驗主義藩籬,而具有了康德批判哲學自己的面目。
從現象的基底進到理念知識),給理念知識)帶去現象這一經驗主義的可靠基底,這是《純粹理性批判》完成的任務。在《實踐理性批判》中,李闊從人的先天自然的必然性和嚴格普遍性建立起來的可靠性基底進到人的實踐,從而完成了道德學意義上人的自由法則的建構……”
這樣的解讀實在是太多了,一時間,學術界掀起了一個李闊熱。
不過只是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首先,是西方世界的很多哲學論文開始增加,而且這些論文裡很多都是這樣的內容:
“先驗——李闊哲學重要概念”
“李闊哲學的理論概述”
“李闊哲學與美學的生態人本主義思想”
“李闊哲學的定位:批判哲學、先驗哲學和科學形而上學”
……這樣的一大堆論文,基本上都是在解讀三大批判帶來的哲學思想,一個活著的人能被那麼多論文解讀,其實已經很牛逼了。
更牛逼的還在之後:很多大學哲學系的教材裡面已經考慮加入李闊哲學的內容,把三大批判加入到其中,作為哲學的突破。
這件事情也引起了一定的討論,有人問了第一個把李闊哲學編入哲學教材的負責人:“這樣的理論,為什麼短短幾個月,就能夠被編入到教材之中?難道它的影響力真的到了這個地步麼?”
這個負責人依然還是很激動,說:“孩子,如果你能明白哲學在兩千年裡幾乎沒有突破,只有在李闊這裡得到了一次完整地再造,如果你能明白,哲學這幾百年以來被困在懷疑主義和經驗主義中,現在被李闊環節這個問題的話,你也就會明白為什麼他的哲學會被編入到教材之中……”
這樣的對話在世界範圍之內被廣為流傳,也讓大家更明白李闊提出的這個理論體系的厲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