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從設想到正式執行也就那麼幾天時間。
李闊並沒有經過什麼深思熟慮。
他的目標是秦西省,秦西省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區之一,從很久之前就有許多先輩生存在這裡,也閱盡了中華民族的童年。
這裡有過大秦統一天下,有過劉邦積蓄力量,之後盛唐定都長安,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這裡,除去那麼多的王朝更疊,歷史交替,剩下的就是一個民族的生存。在這裡,有過太多血跡斑斑,有過太多生存艱難,也熬過了太多的苦難。
李闊要寫的小說,其實只要謄出來就行了,但是這一次,他想真的走走看看,看看這個古老的地方,摸摸這裡的土壤。
畢竟之前的小說,哪怕是《活著》其實也能發生在中國的其他地方,但是接下來李闊要寫的這些“黃土地小說”,基本上清一色,全都是發生在三秦大地。
沉澱並非一言以蔽之,而是真的需要身體力行。
至於說媒體報道作秀,李闊就不打算做了,雖然那樣顯得自己真的是在走訪,但是也有點心態不正,他決定最多就是把自己的所行所感發布在網路上,發布在微博上。
李闊說走就走的作風讓焰火文化還有鄒品清都是手忙腳亂,需要一點十斤適應一下:畢竟李闊這貨還是打算出去一個月的。
李闊很快就出發了,他的模式是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當地人帶領,有人幫忙開車帶著走,同時李闊隨身會帶著兩個保鏢。
畢竟這是走訪,並不是紅軍長徵,李闊現在的名氣,想要來一個窮遊很不現實,容易産生各種各樣的危險。
當然,這些安排就是鄒品清做出來的了,鄒品清和李闊很合得來,一直都是好搭檔,現在就更能體現他的價值。
李闊的第一站,自然是西京。
到了西京之後,第一感覺就是冷。
其實中海也是冷得一筆,而且還是那種濕冷,經常凍得徹骨。
西京的冷就是另外一種冷,幹燥,風大,風好像是吹到了骨頭裡一樣,一點一點消磨著意志。
雖然現在已經是春天了,可是這邊依然還是有著這樣的問題,感覺銷魂蝕骨,風一吹骨頭都疼。
在這種情況之下,李闊展開了自己的行程。
在鹹陽機場下飛機後,第一時間到了西京。
雖然經過無數戰火,之後又經歷了新中國的修繕,可是西京依然帶著一種歷史的氣息,這種氣息充滿了厚重感。
尤其是在經過城牆乃至於到上面眺望的時候,這種厚重感就更加強烈,彷彿正在與曾經的歷史對話一般。
在西京逛了一天,李闊並沒有特別多的有關於黃土地的收獲,畢竟這可是大城市,在古代幾乎可以做成一個地區乃至於一個朝代的盆景,這種地方,肯定不能完全代表黃土地。
要看真正的黃土地,肯定還是要去鄉村。
所以,李闊只是在西京待了一天,馬上就走。
第二天李闊坐車來到了稍微北一點的地方。
李闊去的主要還是陝北,渭南,關中之類的地方,畢竟在往南走,直接到陝南的話,其實那已經是南方,氣候甚至包括人們說話的口音都和天府省很像很像,也不是這種要找黃土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