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評論》這種地方,專訪並不是傾向於八卦。
還是那句話,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審美也在發生變化,八卦的確市場廣闊,但總有些人厭倦了那些撕逼,轉而開始變得關注幹貨。
《小說評論》就是在做這樣的事,裡面確確實實就是在做一些專業性的評論,對於一些作者的採訪,也向來是偏向於能夠從他寫小說的思路之類的進行訪談。
所以李闊一開始也沒有打著娛樂的目的去:
以前李闊去參加的節目或者專訪,就例如《背後人生》的那一次,他採用的還是偏向於娛樂化的描述,用各種段子穿插起那一次訪談。
那樣的訪談,自然是娛樂化的,之後也證明效果還不錯。
但這種訪談並非天下通用,至少,對於目前的《小說評論》來講,如果李闊還是用那種路子,完全不適合。
《小說評論》,需要的最好還是一些力透紙背的東西。
……《小說評論》這是半月刊。
而李闊的專訪安排在這個半月刊發布之前的5天,有5天的時間用來組稿,這時間很寬裕。
在《小說評論》安排給李闊專訪之前,上一期的人物專訪的最後面,還貼了個預告:
“下期訪談人物:新生代作家李闊,代表作:《盜墓筆記》、《俠客行》、《天涯明月刀》。”
同時,《小說評論》的官方微博上也還加入了這個預告。
一時間,這條微博的轉發量也比平常多了一百多條。
平常《小說評論》的官微,這種預告性質的微博,能夠轉發有三百的就算不錯,但這一條,居然有了470多條轉發。
同時,評論居然有了一千條!
當然,評論這東西,兩個重複的人在評論也算在以內,所以這一千條之中有許多人在下面聊天聊李闊的。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資料已經可以證明一點李闊目前的人氣。
《小說評論》關注的大部分人,相對來說,喜歡這種雜志的人還是有一定的鑒賞水準的,他們通常會用更加理性的觀點來看問題,相對而言也就不太容易徹底喜歡上哪個作者還是怎麼的……尤其是李闊這樣的新人作者,被他們喜歡的機率就更小了。
但就算在這種情況下,官微才剛剛發那樣一條微博,就有如此立竿見影的效果,也可想而知現在李闊的影響力已經開始逐漸往一些地方滲透,不僅僅只是那個剛出道的家夥了。
於是,《小說評論》這邊,負責人物專訪方面的主編,姚開陽,在開始專訪之前的很早,就在叮囑這次負責給李闊做專訪的古松。
“小古,你要記得,李闊這個人好像他比較擅長娛樂化的東西!你應該看過他之前專訪的《背後人生》,他極大地提升了那個節目的受關注度,也提高了點選量。但他的辦法是偏向於娛樂化的,你要注意引導他,不能往這邊走,還是盡量需要聊一些專業方面的問題,聊小說,最好是直接聊武俠小說!他現在是武俠小說的符號。”
“嗯,主編,我知道了!”古松也是凝重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