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很多人都看到了李闊的這條微博。
有太多人在抱著不同的心思。
很多段子手們是羨慕嫉妒恨:這麼吊的微博居然是一個網路寫手想出來並且弄火的……為什麼不是我?
不過他們也多留了個心思,開始關注李闊的各種動態,希望能夠從他身上找到什麼靈感。
一些之前不認識李闊的微博網友——其實這樣的人特別多,你別看之前有不少人見到過李闊的東西了,但沒見過的依然是絕大多數人。
而這些網友們,則是感覺李闊真的很厲害,能想出這種東西來,然後他們就關注李闊以前的那些話,逆推上去看到李闊一個個小金句,心中的震撼也越來越多。
於是,最後這些人大部分的想法都是:“這李闊真厲害!年紀輕輕,寫出來的東西真是太厲害了……我要去看看他的小說。”
當然也有很多人關注了李闊。
至於李闊的書迷或者之前的粉絲們,也再一次發生了對李闊認識的躍遷。
……就這樣,李闊的微博粉絲不斷增長,第二天一早就過了三萬大關。
三萬人,再加上李闊的微博還是認證過的,而且他雖然微博很少更新,但每次更新都能帶來一堆轉發量,這讓李闊的微博很快就成為了一個很熱門的優質號。
立刻有營銷號找上了李闊,並且說如果用他的微博打廣告的話,一條可以給600塊。
李闊幹脆利落地拒絕了。
他這些微博上雖然經常開個玩笑,寫個段子什麼的,但本質上李闊還是希望做得嚴肅一些,他對自己微博的定位,主要是用來引粉,以後也可以宣傳自己的新東西,而不是給別人打廣告。
給別人打廣告只要一次就對微博粉絲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反正他也不缺那六百塊錢……
而這一天,詹立成對李闊更是羨慕妒忌恨……
因為看到了李闊一條微博帶來的效果。
李闊這一條微博之後成為了一段時間的口頭禪,一直到這個梗被用爛為止,一個梗從産生到驚豔再到被用爛,這也是微博時代的網路規律。
不過李闊的確從中得到了不少的好處。
……經過了這些事情之後,李闊依然還是安心地在寫小說。
他嚴格地執行自己的計劃。
每天早上起來跑步,如果是特殊情況的話除外,基本上李闊都能堅持。李闊早上去跑步的時候,也會帶上李雨彤,不過不是讓李雨彤跑步,而純粹只是讓她散步,畢竟李闊覺得她的病如果去跑步不太合適。
到了上午的時候,首先寫《盜墓筆記》,這本書在發布上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發布完成,但是李闊已經開始寫到後面的40萬字部分了。
寫完這個,中午吃飯前後李闊會按照他買來的書單看書,研究文學理論,看這個時空裡的一些經典文學作品。
下午,李闊寫《俠客行》,吃過飯之後可能會出去溜達溜達,散散步,晚上回來就會寫《天涯·明月·刀》……
日子過得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