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得天幸,成功恢復九真。覆命之後,刺史又令尋率兵西來,掃除徵氏,攻佔麋泠,欲押徵氏族人悉往龍編迫徵雄反戈。徵氏為桓衝妻族,勢傾交趾,桓衝因之而霸交州。我恐己軍勢弱難制,得聞銚家乃是先漢名臣之後,於交趾立家守業垂二百年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因致書求助,望君申先祖之德,行威虜之義,赴蹈相援。誠如是,則徵氏立平,桓衝殄滅,交州復安矣。我當上報刺史大人,為君之紓困相助請功也”。
銚蓋覽信後對冷全說道:“昔日,子煌隨桓衝至麋泠歸省,在我家為客。我見子煌之時便知子煌乃將才也。奈何桓衝徒以子煌為守戶之役,我為子煌嘆也。今覽黃校尉之信,便知子煌為何投入其麾下了。觀黃校尉之文,便知黃校尉文采博瞻。今又率軍前來平滅徵氏,真稱得上文武兼備之才。請子煌回去引黃校尉來見,我當掃榻以待”。
冷全得到銚蓋答允後,回報黃尋。黃尋於是帶領李開、冷全、趙達率五十人入銚家堡相見。命吾彥率領大軍隨時應對,以防銚家有變。黃尋入銚家堡後,銚蓋正門相迎。
黃尋急忙躬身作揖說道:“遠來之人怎敢勞煩主人如此禮遇,尋愧不敢當,請銚君視尋為子侄輩相待足以”。
銚蓋見黃尋謙卑有禮,當下好感漸生,延黃尋入大堂就坐。
黃尋回禮入座後,銚蓋說道:“蓋觀覽黃校尉之信後,甚以為然。如今天下紛亂,我銚家身處邊荒煙瘴之地,周邊群夷環伺而猶能立業者,唯以漢室經典傳家耳。今再得觀如此文者,徒生敬慕焉。黃校尉放心,我銚家必助你蕩平群夷,攻滅徵氏,以揚我大漢雄風”。
黃尋聽得銚蓋所言,即知銚蓋還是一位心懷大漢的漢室忠臣,雖身在交趾,離洛陽萬里之遙。但自先祖銚期傳下來的名臣血脈激勵著銚家後裔,以大漢為榮。
想到這裡黃尋回道:“今漢統迭代,天下三分。但三國皆襲漢家傳承,只因君主不同而已。尋雖為吳臣,但亦是漢家血脈兒郎,今在此遇漢朝名臣之後,幸甚之也。願與姚君同勉,蕩平蠻夷,令交趾永為漢家後裔之屬地”。
銚蓋聞黃尋之言,舉觴說道:“今聞黃校尉之壯語豪言,讓我憶起陳湯所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今正當其時也。來,請黃校尉滿飲此杯。此杯飲後,再與黃校尉詳論除滅蠻夷之事”。
“姚君,請”。
飲完之後,銚蓋說道:“徵氏自先漢為伏波將軍所破之後,其後裔遍散巖洞林澤之間。後伏波將軍班師回朝,徵氏後裔始又會集聚族,佔領麋泠為本據之地。我先祖傷勢痊癒後,伏波將軍早已回京。先祖見路遙途遠,遍道是盜匪豺狼,故於封溪縣城之外別墾田地。以仁義招納附近漢人來投,後遂建銚家堡。立足此地垂兩百年矣。
今徵氏召桓衝為婿,桓衝起事之後,徵氏立響應之。我看徵氏明助桓衝,實欲趁此時機割據龍編以西之地,效其先漢時祖先故事也。我銚家雖有心徵夷,奈何人少勢微只能自保。今黃校尉攜大軍來臨,我銚家必傾族相援,助黃校尉除滅徵氏蠻夷也”。
黃尋回道:“尋多謝銚家主之拳拳昭心。今徵氏據麋泠、苟屚、西於三縣,我欲先破苟屚、西於兩城,斷其枝葉。而後再取麋泠,絕其根基。誠如是,徵氏必可卒除也”。
銚蓋問道:“黃校尉既欲先拔苟屚、西於二縣,可知二城之守將為何人乎”?
“多謝銚家主探問,我已派手下斥候去打探清楚。苟漏主將乃是徵雄叔父徵延,而西於主將乃是徵雄舅父普羅達”
“黃校尉果然善用軍略,知己知彼。不錯,正如黃校尉所言。黃校尉既知二城之情況,我也就不再細說此事了。下面我來說說如何取這二城”。
黃尋聽銚蓋要出主意了,馬上斂神說道:“尋願聞其詳”。
喜歡尋戲三國請大家收藏:()尋戲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