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家據有都龐、居風兩城,實力僅次於我桓家。其二便是鹹驩守將李達。李達本是我桓家家奴出身,後受前代家主,桓治之父擢用為將領。數次征剿夷人,因功被封為鹹驩守將。
鹹驩乃是九真最南之縣城,南面便是日南郡。李達鎮守鹹驩,制御夷人,可謂是九真南境柱石。必須爭取他支援我父子,我父子才能完全統治桓家,坐穩家主之位。就只剩這兩家勢力,望黃大人助我父子讓其歸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尋聽到桓季言,還要制服冉家和李達。本以為只要收降桓業父子,便能徹底平定九真。但沒想到桓季挖了個坑讓自己跳。
黃尋發下誓言的時候,以為讓桓業父子繼承家主之位,不過是誅殺桓治父子就行了,沒想到還牽扯出這麼多事。
黃尋有心想不管這些破事,但又想到自己可是發了毒誓的。要是不幫桓業父子,那自己的誓言,死於亂箭之下可是毒誓啊。這個時代對於誓言是非常認真的,自己當時發誓的時候,李開也在場。
黃尋可不能用後世,不拿誓言當回事的態度來爽約。不然在李開心裡,黃尋的形象就直接垮掉了,名聲也會一落千丈。
想到這裡,黃尋說道:“桓季,我知道了。冉家和李達,我會思考怎麼為你處理的。現在無功已安,桓家已定。你就回去胥浦,讓你父親速帶大軍來無功,行投順之事吧”。
“黃大人且慢,還有一事”。
“何事”?
“我俘虜了九真太守戴良,而且當時還是冷全為先鋒給我創造的機會。黃大人,你和冷全的事我也已經知曉了。我回去之後該如何處置戴良呢”?
桓季說完,做了個抹脖子的手勢。黃尋聽到桓季提起戴良,當下有些頭疼。於是命李開和冷全過來,商議該怎麼處理戴良。李開和冷全到後,黃尋詢問二人,該如何處理戴良。
桓季的意思是直接把戴良殺掉,免得日後再生齟齬。但是黃尋卻不想這樣做。當時黃尋是為了爭功,所以算計了戴良。現在九真就要平定,要是在這關頭,九真太守突然死了。那朝廷定會派人徹查此事,這樣就鬧大了。
當黃尋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給二人後。李開首先說道。
“主公,這也不難。戴良畢竟喪師敗績,他若得救。我想他現在無兵無權,就算回到無功,也羞於在主公面前拿大。現在桓季說要對付冉家,不如就讓戴良,率領桓業父子的軍隊去攻打冉家。這樣也給戴良一種將功折罪,有事可做的情勢。讓戴良能在朝廷裡有顏面可掙”。
桓季聽完李開的建議,馬上說道:“若讓戴良去攻伐冉家,我父子倒也願意。只是戴良是個酒囊飯袋之徒,我恐若聽其指揮,我父子手下七千大軍不保矣”。
這時冷全說道:“此事,桓季你卻不必憂心。冉家無甚能人,而且兵少勢弱,只有都龐和居風兩城。若是攻城戰,比拼的乃是雙方兵力之多寡。戴良再無謀,只需下令讓士兵進攻就行,無需軍略之謀來施展。桓季作為前線軍官,你去指揮就行”。
聽完手下的話,黃尋拍板道:“就這麼定了,我與戴良不需會面。桓季你回胥浦之後,放出戴良,卑辭恭敬,讓戴良消減被你俘虜之怨氣。而後引導他去攻伐冉家”。
桓季聽到黃尋下達命令。當即領命而去,返回胥浦。桓季這邊的事暫且不提,我們說說被黃尋派去安定,進行圍城作戰之吾彥這邊的情形。
桓真戰死的訊息傳回安定之後,桓臨直接驚嚇昏迷。連續失去孫子桓諭和兒子桓真,這對於七十餘歲的桓臨來說是天大的打擊。
桓臨昏迷之後,作為二長老的桓吉自然就成了安定的一把手。桓吉不懂戰陣之事,只能依靠在無功報信的佐將李東,來進行城防軍事部署。
桓吉的放權,讓李東開始培植自己的親信插手進安定守軍之中。李東連續任命了四個自己信得過的人,擔任屯長之職。而這時桓吉的兒子桓深認為,現在大長老桓臨不省人事,自己的父親是安定的一把手,那該自己掌握安定的軍權才是啊。
桓深於是向父親桓吉提出,由自己擔任統管安定軍隊的大將。不過桓吉是有閱歷的人。尤其是這次出逃無功,還有桓真出兵奪回無功,卻身死戰場的事,讓桓吉知道吳軍是有高人的。
桓吉不懂軍事,根本不敢妄言指揮軍隊的事。所以當兒子桓深提出要軍權時,桓吉直接拒絕了兒子的要求。
因為桓吉知道桓深是一個膏粱子弟,跟自己一樣不懂得軍事戰陣。所以桓吉才把安定的軍權,交給了從小卒身份拼殺起來的佐將李東。
喜歡尋戲三國請大家收藏:()尋戲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