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黃尋與士規打持久戰的時候,孫權得知士徽餘黨再亂交州。知道呂岱進討五溪蠻後,交州兵力空虛,於是又急命呂岱回軍。
這次為了徹底平復交州,下令呂岱務必完全誅滅士徽餘孽,才能罷兵息戰。
這時黃亂已經和鬱林夷人大帥費揚一起橫掃了鬱林郡。士規、桓衝叛軍再下一郡,交州只剩南海、合浦兩郡在朝廷之手。
呂岱得孫權之命後,與潘濬告別,率手下兩萬大軍經零陵郡入蒼梧郡。蒼梧郡各地豪族聞刺史迴歸,皆響應呂岱,起兵驅逐了士規所授命之偽官。
呂岱集合各豪族私軍圍攻廣信城。攻城十七日後,廣信城守何典獻城乞降。呂岱斥喝何典背國投賊之罪行,下令斬首。
收復廣信之後,呂岱聞知士規率領大軍正在圍攻高要。遂命豪族私軍鎮守廣信,自將兩萬大軍馳援高要。
士規早在沿途廣佈斥候,這時探得廣信陷落之事,當即回報士規。
士規得知呂岱將兩萬大軍來援。心中想到自己圍城日久,但高要還是沒有絲毫破綻,看來城中糧食尚可支援。現在呂岱將至,自己這些人馬怎能抗衡。遂決意撤軍,先回鬱林郡與黃亂等人會合,再圖後舉。
廣信為士家之根本,不過士規攻下廣信,殺死蔣休、蔣慶之後,廣信在士規心裡已不重要。所以士規無絲毫留戀之意,急命大軍撤軍,同時佈置好殿後之軍,免得又遭了黃尋的暗算追擊。
黃尋在城頭見敵軍開始拔營撤退,這時李開說道。
“敵軍撤退,想必是刺史大人已回交州。此時敵軍撤退,我軍是否追擊,也好來個趁勢襲敵”。
黃尋回道:“敵軍雖然撤退,但井然有序,絲毫沒有慌亂之意,可見士規早有準備。
士規雖與我大戰數次,未能從我身上討到便宜。但我也不敢再小瞧此人,否則上次誘敵,讓我中伏之事便是前車之鑑”。
黃尋遂下令不許追擊,只守好城池便可。
士規撤退之後三日,呂岱率領大軍到達高要,黃尋自然出城迎接。
呂岱也得知黃尋在此次士規叛亂之中立下阻擊之功,嘉勉了黃尋一番後入城。
這剛進城,城中大戶齊來,跪在道旁,聲言刺史大人為小民等做主。狀告黃尋不恤百姓,借戰事劫掠百姓私產,又殘害百姓之事。
呂岱聽得訟告之後,問黃尋這些可是真事。黃尋答道。
“回稟刺史大人,士規叛賊趁刺史不在交州之時攻伐郡縣,直搗廣信。吾受呂隆將軍之命,出征御賊,璇敵血戰,以保士規不入南海為禍。
當是時,吾中叛賊誘敵之計,血戰得生,退守高要。軍中兄弟人人帶傷,袍澤殞命,陣陣泣血。後士規圍攻高要,我為保高要不失,於是下令此時為國家出力之時至矣,民則當役,士則饋金。
狀告黃某之人戰時說好為國出力,一切都是為朝廷而獻。現在戰事結束卻誣黃某為劫掠百姓私產。吾一顆忠心為國,上無愧於陛下,下無怨於百姓。其中曲直還請刺史大人明察”。
那些城中大戶聽得黃尋狡辯,當即大罵道。
“好個狗官,以刀兵威脅我等繳糧卻說得如此明正。刺史大人休要聽他誑言,還請與我等做主”。
呂岱聽完黃尋這段話後說道。
“好一個上無愧於陛下,下無怨於百姓。既然你有此等良言,我便信你。爾等都退去吧。此次我便既往不咎,如若還敢誣告,定斬不饒”。
“刺史大人···”。
“無需再說,再敢糾纏者,可試試我手中利刃”。
城中大戶見黃尋一通話把刺史大人唬住了,皆是心中恨極了黃尋。但刺史已經明顯信了黃尋,城中大戶只能暫時退下,再想辦法算賬。
呂岱入城之後揮退左右,對黃尋說道。
“黃遠達,呂隆一直跟我說你有大才。今日聽你一番利言就知你果然如隆兒所說。
你查抄城中大戶糧草一事就算結了,不過那些大戶肯定不會甘休。我馬上要率軍進軍鬱林郡,你此次阻擊士規之功,我也記下了。不過這些大戶還是能想辦法給你找麻煩的。
我看你血戰多日也累了,先回番禺吧。在呂隆身邊,那些大戶也拿你沒法。至於怎麼處理你和這些大戶的關係,我看你得自己化解才行,不然終究是個隱患。你可懂我的意思”?
“多謝刺史大人指教,屬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