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因為李桓的軍隊人數大大多於路合,路合實力不足,才是路合淪為僕人的原因。所以路合對於羅厲和李桓已經不抱期望,只是由於自己只有六千軍隊,被羅厲和李桓夾住不得脫身,而只能忍氣吞聲。
但是如今路合看到了脫身的機會,那就是歸屬吳國,脫離羅厲、李桓。這樣不僅能脫身,還可以洗刷自己的叛賊之名,更可以報自己被辱之仇。其實在路合的心中,對於什麼名聲都是不看重的。最主要的是,要報自己被輕視,被當做僕人的大辱之仇。
路合想明白了這些,當即派自己的兒子路昭前去與趙達接觸。
趙達所部在看到敵人互相廝殺起來時,也知道是營嘯。於是馬上脫離戰場,免得被這些發瘋了的敵人以死相搏。這時趙達正在一旁伺機等待戰機,突然手下有人回報,抓住了一個人,指名要見趙達。手下稱此人說話有理有據,不似兵卒,故看押起來,讓趙達定奪。
趙達命人將路昭帶來問話。士卒知道趙達不喜多言,於是對路昭說道:“這就是我們主將,你有什麼話就說吧”。
路昭見趙達身穿魚鱗鎧,知道眼前這人就是趙達,當下說道:“我乃是宗族大帥路合之子路昭,今日前來是想要代表我父向朝廷歸降,還望將軍收納”。
趙達聽到路昭這樣說,直接對手下說到:“帶他走”。
趙達將路昭帶到黃尋面前,黃尋得知路合要投降,細細詢問了路昭為何投降的原因。
路昭回答倒也沒遮遮掩掩,直言父親被羅厲和李桓瞧不起,不堪受辱,故來投降。聽完這話,黃尋倒是對這路昭有了些興趣。此人未隱父親之短,並沒有說什麼見朝廷之威榮,所以願降。
如果路昭這樣說,那黃尋倒要考慮一下這是不是敵人的詐降之計了。但從路昭的話中,黃尋聽出了一種沒有遮掩的坦誠。黃尋覺得這是個可信的訊息,當下命徐四帶人跟隨路昭混入敵軍。待自己和呂隆商量後,再好好打這張牌。
黃尋對路昭說道:“汝父子之誠意,我已知曉。但如今羅厲勢大,若使汝父子陣前倒戈,不僅不能對羅厲產生影響,還會危及汝父子之性命。如今我軍已破李衝之軍,羅厲得知此事,必會帶兵前來撣壓李衝軍。
汝父子先暫時跟羅厲敷衍,待我有破羅厲之策,必會告知汝父子。此人名叫徐四,乃是我之心腹,專司間諜之事。現在我將他派到你身邊,我若有事,則會聯絡他讓你配合,現在你們快回去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路昭聽到黃尋的話,也覺得現在就倒戈,未免不太應時。當下答應黃尋,回去之後定會配合黃尋。
路昭帶徐四回到自己軍營,將與黃尋所談的各種事宜告訴路合。路合聽完之後對徐四點了點頭,表態支援不提。
黃尋送走了路昭後,集合全軍,密切觀察李衝營內動向。這時羅厲果然率軍前來撣壓,直接對那些亂砍的人下令殺之。那些人見有人跟自己拼殺,頓時個個拼命。
羅厲的軍隊雖然裝備比李衝軍好,但也止不住不怕死的瘋子,當下損傷嚴重。羅厲知道這樣下去不行,直接命近戰部隊退後。弓箭手直接不分瘋還是沒瘋,只要見到亂砍的人就是一波箭雨過去。這下很快就肅清了大部分的亂軍,經過一段時間,騷亂終於要平息下去。
黃尋見羅厲將要制止住騷亂,當下命令全軍出擊。趙達已經歇息了一陣,體力恢復,馬上帶領摧鋒營的勇士再次陷陣,這次直接朝著羅厲殺去。吾彥見趙達從正面殺向羅厲,於是率領奉難營從側面殺過去。
羅厲見夜襲的敵軍居然還沒走,也是大怒,這是完全不把老子當回事啊。當下命所部士卒全部出動,務必要將這夥膽大的敵人消滅。
羅厲的本部軍比李衝部隊的戰力強多了,畢竟是在桂陽郡連戰連捷打出來的軍心士氣。趙達一開始憑著再次上陣的血勇殺了十幾人後,漸漸感到情況不對,原來羅厲軍也會合擊之術。
只見羅厲軍士兵將手中長槍併為一處,齊齊往前突刺。摧鋒營的勇士因為喜歡單槍匹馬作戰,所以往往被這合力突刺所殺。趙達見自己手下損傷嚴重,不得已下令抱團。
摧鋒營的勇士本就是單兵素質過硬,但是讓他們團隊作戰,這下就有點手忙腳亂了。往往合力突刺上來,兩個人不知對方欲攻擊還是防守,兩邊沒配合,反倒被敵人又重創了十幾人。趙達見這樣下去不行,只得下令撤退。
這是摧鋒營第一次在戰場上撤退,摧鋒營的勇士都感到顏面無光,彷彿以前的不敗戰績瞬間像大山崩毀一樣。但敵人的合力突刺,確實讓趙達率領的摧鋒營勇士無從下手。
這時從側面攻擊羅厲的吾彥見正面戰場上趙達敗下陣來,知道以摧鋒營之勇也無法突破羅厲的軍陣,靠自己的奉難營也是無能為力。畢竟奉難營成軍日短,還沒有培養出摧鋒營的自信心來。也只能攻一陣,而後慢慢與敵人消磨。
黃尋見趙達退後,知道今日的戰果就到這裡了,見好就收。於是命全軍撤退,吾彥率領奉難營斷後。
吾彥得到斷後命令,當即讓手下士卒拿出訓練時的合擊陣型,三人一組,前後左右中全面防守。畢竟‘奉難’二字就是有犧牲之意。而黃尋也確實是想把奉難營培養成專打防守戰的軍隊。在奉難營的斷後下,黃尋全軍安全撤退。
雖然黃尋最後被羅厲打回來了,但今天這次夜襲,完全打垮了李衝的軍隊。敵人算上自相殘殺和逃走的,最少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一萬人,對以後的決戰是起到關鍵的影響作用,尤其是黃尋得到了路合要投降的訊息。有了這張王牌,黃尋對此戰得勝充滿了信心。
黃尋率軍回營,天已微明,呂隆前來迎接黃尋。黃尋半跪於地說道:“啟稟大帥,末將幸不辱命,今日殲敵一萬,不負大帥所託”。
黃尋聲音洪亮,讓全軍都聽到了。這時留贊、唐諮以及諸葛恪才知道黃尋昨夜去夜襲敵營了,而且好像還是呂隆讓他去的。當下留贊、唐諮對呂隆的軍事才能感到佩服,知道敵軍遠來,先挫其銳氣的道理。
其實留贊、唐諮也知道這道理,但是提出建議,萬一讓你自己上去打,那留贊、唐諮還是不願意的。畢竟這危險性太高了,對方可是有十萬大軍啊。
諸葛恪也聽到了黃尋的戰報,但是其心中更是嫉妒呂隆。這大帥的位子本該是自己的,不然自己也可以讓人去夜襲。敵軍勞師遠來,軍心必疲,此戰而勝之,必破矣。這個道理諸葛恪也知道啊,可恨主帥不是自己。諸葛恪這樣想著,又對贊成呂隆當大帥的留贊更加恨意加深。
呂隆回到軍營為黃尋慶功。諸葛恪雖然心中不願來,但是作為同軍征討,還是得應付一下,勉強作出笑意恭賀黃尋破敵。
留贊舉杯向黃尋說道:“昔日我與黃都尉同在鄱陽討伐山越,那時黃都尉之智勇,我已見識到。今日黃都尉夜襲敵軍,讓敵人兵力銳減,為我大軍提振士氣。
黃都尉果然是少年英才,不負山陰侯爺評價‘璞玉’之名,還請黃都尉滿飲此杯”。
黃尋聽聞此言也不推拒,當下喝了留讚的敬酒。慶功宴上唐諮、呂隆等人與黃尋一一敬酒,唯獨諸葛恪沒有。
黃尋見諸葛恪不搭理自己,也懶得管他。直到宴席結束,諸葛恪告辭離開,諸葛恪與黃尋都沒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