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墾荒地對於桑家來說是一件大事,對於李家村那些在家裡閒的發慌,迫切需要乾點事掙點油鹽醬醋錢的村民來說也是一件大事。
在定下開荒的日子後,桑家就基本把要找的人定下來了。定下來的標準不是按照關係的親疏遠近來,而是能吃苦耐勞的那一撥人。這樣就算有人有意見,覺得桑家不夠意思也不能說什麼。
這一次,桑家一共找了三十個人。這三十人中,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父子,被桑老實和桑樹父子找上門的時候,也都高興壞了,反過來對父子倆說起了好話。
不怪這些村民如此,莊戶人家掙錢的辦法除了種地養豬外,就是等閒了去河裡摸魚或是雨後到山裡採菌子,然後拿到集市上賣。運氣好的話,一次能得個百十來文,運氣不好還不夠自家改善伙食。
眼下已經到了寒冬,地裡沒有出產,山上沒有菌子,也無法再下水摸魚,鎮上能找到的少量的零散活計更是早早就被人搶走了,這一個個的不就瞅準了桑家買下的那一大片荒地?
況且,桑家給出的工價不低,跟鎮上打零散工的一個行情,平均一天二十文錢。要知道,在村子裡幫別人家幹活,工價通常比鎮上低兩文。別看這兩文不多,一個月下來就是六十文錢,都能買兩斤多上好的豬肉了。
當然,跟之前蓋作坊不同,這一次桑家不用給這三十個人燒飯,一日三餐他們就各自在家裡解決,中午會留半個時辰吃飯和休息的時間,如此桑家也省了不少事。
翌日,吃過早飯的村民們早早扛著開荒的用具就來到了桑家,然後被桑家父子帶去了荒地,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荒地周邊的枯草樹枝等易燃物,免得放火燒荒的時候,火苗順著風勢竄到村子,點燃了別人的屋子或是柴垛。
桑家的幾個女人也沒有閒著,拿著砍刀鐮刀齊上陣,將乾枯的茅草割了用草繩捆起來扛回家,用來當引火柴。
幾個孩子更是在家待不住,一個個跑到了荒地上,就連桓兒也對開荒產生了興趣,跟著哥哥姐姐們在荒地裡奔跑、撒歡兒,也顧不得剛上身的新棉衣和新棉鞋會不會沾上泥土。
“哇,桓哥兒,快來快來,這裡有一窩野雞蛋!”突然,小山激動地指著一處茂密的草叢大喊大叫起來。
小山的叫聲,瞬間吸引了桑果幾個,他們頓時撒開腳丫子飛快的朝著小山奔過去。小江更是迫不及待的問道:“小山,野雞蛋多不多?夠不夠咱們燒著吃?”
桓兒正在跟一棵使出吃奶的勁兒也沒能拔出來的野草較勁兒,聽到小哥哥的話,以為野雞蛋就跟平日裡吃的雞蛋一樣,不過在野外發現雞蛋本來就是一件有趣的事,他便暫時鬆開了野草,朝著小哥哥走去。
“夠夠夠,有一窩呢,反正很多,我數不下去了。”聽見哥哥的話,小山蹲下身一顆顆的摸著野雞蛋數,可是數到“九”這裡就卡住了,不知道該怎麼繼續數下去。
小江太瞭解弟弟數數的本事了,見弟弟這麼說頓時笑開了:“比九個多呢,那是夠了,說不定還能一個吃倆。”想到燒雞蛋的美味,剛剛吃過早飯的小江突然覺得自己又餓了。
桑果和桑棗兩個小姑娘也好不到哪裡去,聽見小江這麼說,不約而同的嚥了咽口水,被棉衣包裹住的臃腫的小短腿邁的更快了。
對比哥哥姐姐,桓兒就悠然多了,邁著更短的小短腿一步步走過去,左右哥哥姐姐有好吃的不會少了他那份兒,況且燒雞蛋對他的誘惑也沒有那麼大。
如此具有對比性的一幕落入大人的眼裡,就又有了另外的意味。
“瞧桓兒這孩子多沉穩,跟他小舅舅的性子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保不準將來又是一個讀書人。”有村民看著桓兒誇讚道,暗歎自家生的都是小魔王,一刻也不讓人安生。
桑老實與有榮焉,嘴上卻說道:“孩子還小,暫時看不出啥,不過我這外孫確實乖巧聽話,讓人省心的很。”
“嘖嘖,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孩子差不了。”村民眯著眼睛,又真心實意的誇了一句,隨後不經意的說道:“這孩子長的跟你家閨女不像,這模樣該是隨他爹了。”
桑老實聞言,心裡湧出了幾分難過,倒不是為未曾謀面的女婿難過,純粹是為失去丈夫的女兒和沒有了爹的外孫難過:“是隨他爹了,男娃子隨爹好。”
聽出桑老實的聲音不太對,說話的村民後知後覺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一時訕訕的嗎,沒再開口了。
倒是兩個人的對話吸引了另一個人的注意,那人好奇的問道:“這孩子瞧著像是讀書的料子,你家這日子也越過越好了,有沒有想著把這孩子也送去學堂啊?”
桑老實愣了愣,這事他還真沒有想過,便說道:“看我閨女咋打算的,她要是想把孩子送去唸書,那就唸!”
問話的村民沒料到桑老實會這麼說,畢竟外孫是別人家的,能給一口吃的養活著就不錯了,如果不是非常有錢,很少有人會把外孫送去學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的村民也很驚訝,不過想到桑老實的為人,這份驚訝就慢慢淡了,只是在心裡嘀咕了了幾句“傻子”。
桑老實懶得理會旁人怎麼想,笑呵呵的說道:“外孫也是孫,也流著我桑家的一半血,跟親孫子比起來也沒差什麼,要是哪天小江小山想念書了,我也會送他們去。”
眾人聽完,有人偷偷的覷桑樹桑林兄弟倆的臉色,見兄弟倆不僅沒有變臉,還笑眯眯的附和著點頭,頓時覺得桑家越來越興旺不是沒有道理。
一家人心聚在一處,有勁兒往一出使,不算計那些小得失,這日子沒有過不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