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賜雖然見過老教頭,卻沒有見老教頭施展四大本相的威力,耳聽得共工這麼說,不由得心中驚疑不定,暗暗忖道:“參悟四大本相,兩大本源,便那麼重要?功力難道還不是決定一切的因素?”
共工道:“以水為例,同樣的水量,一從天降,一在地上流,誰的勢更大?”
陳天賜道:“自然是從天而降的水勢更大。”
共工道:“為什麼如此?”
陳天賜忽然醒悟了,本來這就是個很簡單很淺顯的道理,可是陳天賜這一生,無論是在地星上,還是在這神域廢墟中,百年的時間中,一直都是在追求單純功力的強大,也就是玄氣和魂力的不斷拔升,卻從來沒有考慮過更深層次的東西。
就如共工所說,一樣的水,一樣的量,從天而降與在地上緩緩流淌的,威力絕對不會同日而語。
換成是人,一樣的人種,一樣的年歲,一個逐日閉門不出,一個閱盡滄桑,那後者肯定比前者更聰慧。
單純的玄氣和魂力提升,還只是功力的進步,而參悟了四大本相、兩大本源,那才是真正境界上的提升。
說到底,不同的境界,才會決定真正的強弱勝敗。
境界低的人,功力再高,也終究難登大道。
陳天賜忽然明白了些什麼,想通了些問題,譬如老教頭和陳元方,一個活了數千歲,一個不過一千多歲,但是修為卻差不多,難道老教頭的年歲白白活了麼?
不是,是因為陳元方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是境界帶動功力提升,而不是功力決定境界高低,與其苦練,消磨時日,不如真正參悟大道,境界提升了,功力提升便水到渠成,否則,乃是本末倒置,事倍而功半。
陳天賜胡思亂想了這許多,共工都已經知道了,笑道:“不錯,我簡單一說,你便能舉一反三,悟性很好。那陳元方和老教頭是誰?”
陳天賜道:“陳元方是我的伯父,老教頭便是那個用渡劫缽送我到此地的天星人。”
共工吃了一驚,道:“那在你心中,陳元方與那個老教頭的道行差不多?”
陳天賜道:“這麼說吧,七十多年前,單單是以功力而論,我伯父就已經是我現在的水平了,當然,要是從境界上來說,他應該更高,我想你說的四大本相,兩大本源,他應該都已經參悟了。”
“不可能!”共工斷然說道:“參悟了四大本相,便可證道成神,如我這般,擁有神力、神元、神軀;而參悟了虛實本源,那就是邁過了大道,避開了三災,萬劫不壞,與天地同壽。人類,是不會有這種境界的。”
陳天賜愕然道:“那是什麼境界?”
共工道:“不是你眼下所能想象的境界。你在這裡待了七十年,採食我血之後,我能窺破你的心思,也算是大致明白了你們人類的道行。你們所謂的人、地、天三乘道法,倒也能與上古神界接上。以你們所謂的太乙帝境,可以對比上古時期的小神,以及妖族、魔類,等這太乙帝境修到盡處,超越了天道,便可對比上古大神,以及上古妖主、魔王。”
陳天賜愕然道:“妖族、魔類?妖主、魔王?那是什麼東西?”
共工道:“創世之初便有的,說了你也不懂,都是人類絕難以想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