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接引見那東方修行之士眾多,卻是有心將道統向東發展,但眼下三清尚未分家,鐵板一塊,儒教緊靠人族,始終佔據著人族第一大教的地位,保持著在人族中影響最大的狀態,接引自是有心無力。
只得由準提日日在東方遊走,看能否渡些資質優良者去那西方,可一來準提如今並未成聖,實力也不過在洪荒大能中居於二線,並沒有原劇情中那等連哄帶騙還帶半強迫的條件。
聖人準提看上了誰,一句道友與我西方教有緣,任何人都得心下一顫,可準聖準提這麼說,呵呵,誰鳥你?你說有緣就有緣?故而準提奔波多年,卻是成效寥寥。
可饒是如此,三清也是反感不已,要不是看他道祖記名弟子的份上,早對他下手了。
眼下西方教弟子不在東土走動,準提西渡有緣人的計劃也不順,三清更不想西方教藉著這個機會進得人來,好讓西方教有藉口插手東方事務。
故而對接引所言西方教當無人上榜之事,卻也沒什麼意見,接引自也知道此點,因此,說是七聖共商封神之事,其中至少有三人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如此一來便只有截闡儒三教了,三教自然是要出人,但出多少卻是個問題,其他三位聖人見此事已和自己無關,便任由通天、原始、鯤鵬、紅雲四人在那商議。
原始通天雖同為三清,卻是一直相互看不順眼,通天立截教,擷取精華之意,有教無類,心誠即可入教,因此門下良莠不齊,倒大多是些飛禽走獸,蟲鱗魚甲之類。
原始立闡教,闡揚光大之意,因此認為截教擷取精華的教義本就有斷章取義之嫌,而原始招收門下弟子極是講究出身跟腳,資質悟性倒是其次。
至於鯤鵬紅雲的儒教雖也是有教無類,但儒教之中還是以人族為主導,因為人族才是最容易養出浩然正氣的族群,妖族雖也有,卻是少之又少。
人族為天地主角,這跟腳就不必說了,雖有一個需胸懷正氣的限制,但也是有教無類,並不歧視妖族。
故而儒教與他們的思想一樣,相對中庸,截闡二教對他們都沒什麼惡感,當然,也不會有多親近就是,畢竟,儒家與道家本就是兩種不同的思想流派。
而對於闡截二教門下的不合,儒教也沒去攙和,他們自顧教化人族,在人族中傳播儒家思想,並沒有去理會人家道門的內部爭端。
原始及闡教眾徒一直自認高人一等,卻是橫豎看截教不順眼,認為截教乃烏合之眾,原始更是認為通天無端的壞了三清盤古出身的名頭,而闡教門人卻是認為截教門人當不得道教正統。
又因為西方教尚未入東土,老子只有弟子玄都大法師一人,因此截闡兩教門人一直在明爭暗鬥,要做那洪荒第一大教。
闡教認為自己身份高貴,三清中原始又排在通天之前,當為那洪荒第一大教。
而截教則認為截教在時間上比闡教先行立教,門下弟子又遍佈洪荒各地,無論人數實力都遠在闡教之上,自不肯讓洪荒第一大教的名頭旁落。
由此而來,截教門人與闡教門人自是摩擦不斷,甚至幾次差點發生大沖突。
門下之事,原始和通天兩人如何不知?聖人爭的便是麵皮氣運,兩人都是心高氣傲之輩,又是極為護短之人,卻是和門下存了一般心思,認為對方欺人太甚。
好在三清尚是一體,又有大師兄老子調解,因此兩人平日裡雖不往來,但也沒有翻臉。
可如今封神之事關乎著兩教存亡興衰,原始和通天倒難得的想到了一塊,那就是盡量讓對方門人上榜,而自己門下卻找些無關緊要的人物上榜。
要知道總共就那三百六十五個正神神位,名額都被對方佔據,自然就輪不到自己這方了,儒教在他們三教中人數最少,就算上榜也上不了幾個,大頭還得是他們闡截二教來出。
兩人打定主意,對視許久,卻是誰都不願意先行開口,眼下三清未分,兩人自是多少有些顧忌,而鯤鵬紅雲見兩人不開口,自然也樂得沉默。
他們都是斬去了三屍的人,要說這耐性自是無窮無盡的,反正封神大劫來臨之期還有六千年,慢慢耗唄!但女媧可不幹了,她是個有正常情緒的人,自然不願意陪他們在這幹坐。
女媧心道此事雖然與我無關,但你們幾個就這樣幹坐下去,那要何時才能完成封神榜的簽押?
當下開口道:“兩位師兄,鯤鵬紅雲道友,你們就各自開口說個話,如此坐著,何時才能完成老師的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