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肖七郎夫婦已經做好了準備,仍舊被客人的數量和來頭驚呆了。
之前發請帖的時候夫妻二人跟方家一起商量過,儘量避免大張旗鼓,所以能收到請帖的都是平時來往比較多的親戚和部分合作夥伴。
可是今天來的人,數量卻是他們發出去的請帖數量的兩倍還多。收到的禮,更是多出請帖數量的三四倍。
除了很多平日裡八竿子打不著的“熟人”之外,來的最多的便是各州縣的官員。
肖七郎跟田巧想不通,這些人從哪裡得來的訊息,明明他們已經盡力將肖十六娘成親的訊息捂著了。
原本肖家村的位置正在建造城外城,所以肖七郎一家都住在一處莊子裡。通向外面的路本就不算寬敞,今天一早便被客人的馬車堵了個水洩不通。
來的稍微晚一些的,都在在兩三里地外就下車,抱著禮物徒步走過去。
肖七郎夫婦唯一慶幸的,是這裡的場地寬敞,目前還沒有客人沒地方坐的情況出現。
肖硯早就到了,帶著他的小夥伴一起幫肖七郎夫婦迎賓。
有他在,肖七郎夫婦減輕了不少壓力。他們只需要應付自己發了請帖的這些人,至於那些沒有請帖的達官貴人,都圍到肖硯身邊說話去了。
“下官參見王妃!”
“王妃到了?在哪兒呢?”
“大家不必多禮。”在有人要向她行跪拜大禮之前,十四對眾人道,“今天是家妹出嫁的日子,感謝大家前來相賀。大家自便,不要拘謹。”
“堂哥,嫂子。”十四朝肖七郎和田巧走過來,“十六娘呢?”
從回到黃粱她跟左丘玥就沒閒下來過,今天才見到肖七郎夫婦。
田巧領著十四去找肖十六娘。
“怎麼沒看到玉秋和玉商?”十四剛剛看到肖玉禾跟肖書昌在幫著接待賓客,卻沒看見兩個小的,遂問道。
“還沒散學呢。”田巧道,“散學之後一定會跑過來的。”
肖硯在肖家村建的學塾一併在地動中毀了,但沒有人員傷亡,資金又足夠,所以很快便重建起一座相對簡易的,用於臨時教學。
肖家村的學塾是肖硯出資建立的第一座免費學塾,隨著奇貨居以及其他收入日漸增多,他的免費學塾也越建越多,去年發生地動之前已經在嵩州境內建了近十所。
地動波及數個縣,但其他被毀的學塾也如肖家村的學塾一樣迅速重建起來,學生們在今年開年便重新迴歸了課堂。剩下沒能完善的部分,便在學生散學後的時間繼續趕工。
十四點點頭,又問:“書昌還在準備考試嗎?”
肖書昌考童生考了三次才考上,奮戰秀才的第一戰果真又失敗了。十四雖然沒明說,但真覺得他不是讀書的料。
但也明白科舉對於這個時代的寒門子弟來講的重要性,所以並沒有出言勸說。
肖書昌和齊樂成同年,今年十八歲。就算再浪費兩年,也不打緊。兩年之後他才二十歲,到時候和肖玉禾一樣跟在父母身邊學著打理家裡的產業,一點兒也不晚。
“十四。”聞言,田巧原本滿是喜色的臉上爬上了兩朵愁緒,她嘆了口氣,“書昌是不是根本不是讀書的料?”
十四直接回答,而是問:“他自己喜歡讀書嗎?”
“他從小到大,一直很用功。”田巧道,“他從來沒說過不想讀。”
“但也沒說過喜歡讀?”
田巧聞言愣了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