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肖家除了肖七郎夫婦,從沒其他人敢踏足十四的肖宅。這也是十四當初表達的意思,互不干擾。
“十四娘好像不喜歡被打擾。”肖二媳婦道,“我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起來前年她不就讓七郎在村子裡說了嗎,過年的時候不用專門過去給她拜年。”
“而且她那裡每到逢年過節的,來往的馬車都跟流水一樣。”肖五媳婦跟著道,“咱們再過去會不會有些添麻煩?”
“但我覺得咱們該親口給十四娘說聲謝謝。”肖十媳婦道,“這都好幾年了,還沒正經地說過話呢。”
聽她這麼說,肖二媳婦跟肖三媳婦也猶豫了。
“我……我們家二郎其實最近幾年總在說,他還欠十四娘一句道歉。”肖二媳婦很是羞愧,“家裡先是賠錢賠了個乾淨,後來又慢慢起來,沒讓我們連著幾個孩子一起餓死。我們倆也就想明白了,從前確實是我們對不住十四娘,也對不住十六娘。”
“三郎也這麼說。”肖三媳婦跟著道,“十六娘是自家妹妹,以後我們能補償的就儘量補償她。可是十四娘……卻連道歉都沒機會。”
被四個人盯著,看著每個人都情真意切,田巧差點兒就開口應承下來了。可是她沒衝動做決定,還保持著理性,十四家裡還住著那位郎君呢。
“不是我攔著不讓大家見十四。”田巧面帶為難地說道,“實在是她太忙了。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你們也見過那個架勢。十四光應酬那些客人已經夠累了,咱們要是再過去……”
眾人明白了田巧的意思,紛紛道不能給十四添亂。
只是一邊點頭,一邊又明顯遺憾。
田巧看著她們,也不再多說什麼。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她不否認現在整個大韋村的人都感激十四,但是他們現在對十四的好是真心的,從前對她的壞也是真心的。
以後呢?會不會又發生別的變化?
十四跟肖家,還是保持著一些距離的好。離得太近了,容易讓人失去分寸感。
現在這種不遠不近的關係就挺好的,十四對大韋村的人一視同仁,肖家人也心知肚明她的想法。關係要是太近了,難保不會生出別的想法。
……
肖七郎跟十四商量之後,決定把豆芽的價格定在十文錢一斤。這個價格不算低,但也不算高,起碼黃粱縣城裡九成以上的人都捨得買。
確定下來的當天,大韋村的人就開始悄悄地跟周圍的村子買豆子。黃豆三文錢一斤,綠豆兩文錢一斤。有些比較有商業頭腦的,甚至請住在別的縣的親戚幫他們收。
親戚問起來,他們也有統一的說法:打算做豆腐生意。
這是大家共同決定的,十四娘既然把這個福利給了大韋村,那這就是大家共同的利益,需要一起來守護。只有大韋村的村民能知道這個方子,你能用賣豆芽賺來的錢幫扶親戚,但決不能把方子洩露出去。
那些原本打算接濟一下外嫁的女兒,或者支應一下貧窮的孃家的人,便也歇了心思。破壞共同的利益的人,也別想繼續在大韋村待下去了。
而這個時候,一種思想悄悄在眾人心中升起,或者說前幾年已經有苗頭了,但經過今年的事情之後,大家都更加明確了——以後自己家的兒子可以娶外頭的媳婦,但是女兒一定要嫁給同一個村的。
雖然這些年因為種辣椒,周圍的村子也都慢慢富裕起來了,可是還是遠遠不能跟大韋村比的。沒有誰會在別的村免費修路打井,也沒有人給他們免費修學塾,更沒有人把賺錢的路子無條件地告訴他們。
現在就算在縣城免費提供一座房子讓他們過去住,大韋村的村民們也會毫不猶豫地拒絕:縣城又怎麼了,能比得上我們大韋村嗎?
我們大韋村可是有轉世仙童和仙姑庇佑的!
雖然十四跟肖硯還不知道,但是這裡的轉世仙童跟仙姑,指的就是他們。
於是在煙花工坊的活兒剛剛接近尾聲的時候,大韋村的村民們便已經忙著做“豆腐生意”掙大錢了。
……
進入臘月,人們紛紛忙著迎接新年的到來。
這是相麻衣時隔三年第一次過這麼熱鬧的年,她非常期待,所以對於籌備年貨的事情格外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