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訊息也被祝薇借用秘密的靈能通訊通道即並不跟無線電直播通訊連線的通道)傳送到了星辰號那邊。
楊晨見狀,馬上做出了另外一個重大決策。
“滴滴滴……”
系統提示聲音響起,一號首長等領導所在航天中心中,專家們露出了喜色。
“星辰號發來訊息,表示將全程共享所有飛行資料、實驗資料……現在正在傳輸之前星辰號從起飛到開始進入遠地空間軌道之後的全部資料……”
當然,楊晨也是有暴留得,至少之前的作戰資料,並沒有全部傳輸,尤其威力強大的小口徑星辰脈沖炮資料,完全沒有做任何透露。
但除此之外,哪怕是星辰號多次往返大氣層的全部資料,包括反過載系統和人工重力系統的全部實驗資料。
雖然傳統科技尚無法進行反過載系統和人工重力系統的研究,但是這個調整的實驗過程本身,就是有重要意義的,這些寶貴資料的獲得,必然會大力推進傳統技術層面上的相關研究。
這一情況,馬上上報了一號首長,一號首長眼鏡下的臉色越發和緩,對楊晨的印象又好了不少。
不僅是一號首長,其他領導核心也都是如此。
雖然這些資料,國家找楊晨去要,也能到手,但是主動給和被要到那是兩回事,有著本質的區別。
另外,實時的資料獲取,和整理後的資料獲取,也是兩回事。
尤其是在面臨突發情況的時候,實時資料獲取,將會根據星辰號這邊的應變措施以及結果獲得更多的寶貴資料,並且透過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能獲得大量的經驗教訓。而整理完畢之後,因為沒有切身體會,反而很難消化整理後的資料了。
總之,楊晨這種表現,那就是慢慢的誠意在裡面。這樣的人如果還不好好的珍惜,那就要讓其他人心寒了。
哪怕是千金市馬骨,楊晨也必須被特殊對待,作為一個國家厚待、支援民間科研的標杆。
楊晨雖然並不是搞政、治,但畢竟沒有白活那麼多年,要不然也無法做出這樣的決定。
飛行過程中,楊晨和癲道人、高舟三人在不停的進行各種試驗。
星辰號雖然不大,但是實驗專案也有十幾大項,幾百小項,其中大部分是要登陸月球之後再進行,但是在飛往月球的過程中,也還是有很多實驗要做的。
這些實驗除了一部分結合了靈能技術,更多的反而是屬於傳統科技的東西,很多甚至幹脆就是華國航天工程中計劃要做的實驗。
現在有了楊晨先做這些實驗的經驗和資料,後面的傳統技術航天領域,雖然還是會再做一遍,但是這經驗和資料,卻可以大大加快實驗程序,至少也能節約數以億計甚至十億計的資金和資源。
這些實驗每一步,都透過雙方的通訊連線,對地面現場直播。
而航天專家們更是喜出望外,幹脆來個全程參與,不僅僅是光看楊晨做實驗,還在不斷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甚至主動提出一些實驗想法,讓楊晨他們進行實驗。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在這中間悄然過去。
進行實驗的同時,一號首長等人也在旁邊專家的陪同下,進一步瞭解航天工程和楊晨的星辰號。
當聽到楊晨的星辰號消耗的資金不超過一個億人民幣,而且這包括了研發、建造乃至於多次發射的費用的時候,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
要知道,當前的國際衛星發射商業報價,一顆商業衛星的發射都需要一兩億美元。華國衛星發射報價便宜些,但那也幾千萬上億美元。
關鍵是,這僅僅只是發射報價,並不包括火箭系統研發製造、衛星研發製造的費用。
雖然這個報價肯定是要賺錢的,但是利潤絕對不會超過一倍。
換言之,哪怕僅僅是成本,也需要三四千萬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那也超過上億了。
再舉個例子,2008年發射升空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其工程總投資達到了20億元人民幣,是星辰號的至少二十倍。
可是,星辰號的效能卻至少可以超過神舟七號二十倍!
這兩者一比較,差距就明顯出來了。
說到這裡,就算解說的專家也難免有些臉紅:虛耗國帑啊!花了那麼多錢,費了那麼多事,效果還遠遠不如人家一個民科!
人家都奔著登月去了,國家航天局呢?才把嫦娥一號繞月人造衛星送上天,至於二號的發射,在計劃中還要等一年多呢!
越是比較,這差距就越發出來了。
於是很自然的,一號首長就把一個問題提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