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好吧。我不在靈武山莊發射火箭了,我換成太空飛船怎麼樣?”
“太空飛船不也是靠運載火箭送上天的嗎?”
“不不不,我說的是真正的太空飛船,不需要運載火箭,自己可以透過引擎獨自飛上太空的飛船,也就是科幻小說中常常描寫的那種!”
“這……”祝英雄愣了一下:“這技術跟運載火箭技術,好像不是一回事吧?你真能做到?”
“沒問題!”楊晨信心十足。
這太空飛船技術,那可不是之前的靈能火箭及術那樣,僅僅只有一個設計和概念圖,其它的東西還需要自己來研究和驗證,這可是後世的小行星帶採礦飛船的簡化改造版本。
這裡面的技術,可都是全部投入實際應用之後,透過多次實踐,將其中的各種問題統統暴露出來並解決之後的版本。
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化版本,但就目前還不要求去太空採礦,僅僅只要能夠往返近地軌道來說,那根本沒有多少難度,只需要將原有設計等比例縮水一部分即可。
最大的難點,也不過是飛船的引擎而已。
說白了採礦飛船在技術上難度並不是特別先進,不過是一個引擎加一個大空間的飛船殼子加採礦用的機械在加一個簡陋而有限的維生系統——說簡陋而有限是因為採礦船的人少、滯留時間短,所以維生系統需求並不高,難度也並不大。
這些在後世簡直白菜價,完全可以下餃子一樣爆産量。就算現在。簡化之後。要製造難度也不大,甚至可能比研發靈能引擎難度還要小。
所以楊晨當然是深有信心的。
“好吧,即然你這麼有信心……”祝英雄一口答應下來。
飛船技術當然也很高階,但卻沒有可往返式火箭技術那麼敏感——實際上這種飛船真要用作軍事用途。比用往返式火箭技術製造導彈破壞性和靈活性都大得多。但誰讓後者會讓人産生核彈頭這種不利聯想而前者不會呢?
這就是為什麼國家也好、祝英雄也好,都讓楊晨必須在國家的航天中心發射火箭。卻對他研發飛船沒有限制的原因。
飛船的技術,畢竟比往返式火箭高得多,祝英雄和國家估計也不會認為楊晨能很快實用化飛船技術。
楊晨可不管國家這邊怎麼想。反正他得到許可之後,馬上就緊鑼密鼓的開始搞飛船研發。
他設計的簡化版本採礦飛船。嚴格來說僅僅當成普通的武裝飛船使用,並且大小縮減了許多倍。
原飛船的長度是三百多米,寬度一百多米。高度也有五十多米。新設計的飛船則變成長度十五米、寬度五米、高度二米五的樣子,僅有原來的二十分之一。
此外。原本採礦飛船之中設計的採礦機械都被去掉,改成武器裝備。至於原本的採礦飛船上面,本來擁有兩門“怒矢”200口徑高速電磁炮非傳統電磁炮。而是透過靈能技術開發的電磁炮),一門“電矢”20口徑射線炮,外加“巨蟹”星辰脈沖炮一門。
而現在,新飛船之中的兩門“怒矢”200射線炮不變,“巨蟹”星辰脈沖炮則替換為“飛蟹”小口徑星辰脈沖炮。此外,還增加了三挺.72口徑電磁機槍。
除了.72口徑電磁機槍外,其他武器設計都來自於後世。而.72口徑電磁機槍,則是由楊晨的本命算器天算根據後世和現有技術重新設計的靈能+核聚變能版本的電磁機槍,型號“風暴”。
風暴電磁機槍的靈能不用說,核聚變能則借用了“半人馬座號”靈能核聚變混合引擎的核聚變技術。
這種技術還是不錯的,雖然用來做引擎暫時還不夠,但是用來做電磁機槍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甚至能量可以說大大過剩。
核聚變技術現在楊晨採用的是雙原料。一種是氘氚,另外一種則是氦-3。
前者目前不易獲取就個人而言),但後者只需要新飛船完成,就可以直接去月球採集氦-3礦石,到時候就暫時不用發愁核原料不足了。
另外,楊晨雖然卸掉了原本採礦船的大型採礦機械達到了幾十米長,並且可以自動完成採礦、原礦粉碎、體煉礦粉等一系列工序,與其說是採礦機械,不如說是礦石加工生産線),卻又設計了一個不到十米長的小型複製版本,以驗證技術之用。
但就算如此,整個新飛船的空間仍然是大大空餘,這些在採礦船上被設計作為礦石儲存倉庫的空間,現在楊晨只能空著。
但是,這麼大空間,安裝各種法陣還是很方便的。作為自己第一艘個人飛船,楊晨除了照搬採礦船設計之外,同時還將大量的攻擊、防禦、輔助法陣也附加了上去。到最後整艘飛船的效能,已經和原版大相徑庭,除了巡航半徑還不足,還沒法飛到小行星帶之外,所有功能,都遠遠超約原版的採礦船。
這麼設計出來的新飛船,楊晨命名為“星空號”,這個名字,寄託著他對星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