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很快,加上大家都是相當專業的人才,經過一天半時間的討論,火箭引擎的設計很快就被定型下來。
大家都很高興。
楊晨也很高興,關鍵是,這一天半時間下來,小蘇小光配合本命算器,已經成功的設計出了一套全新的、採用了大量靈能科技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此外,這個系統還融合了通訊中轉系統的功能。
這個通訊系統的設計方案,楊晨也是讓小蘇小光和本命算器根據公開的衛星通訊方案推演出來的。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後世的靈能通訊技術。
另外,還有主控系統、中轉系統、變軌系統、武器系統、防禦系統等,這些都是已經設計好了的,也被融合進入了現有方案之中。
這樣一來,整個衛星的系統,便也都設計完成。
設計完成的系統比之之前,可以說面目全非,一般人都認不出來其之前的面目,即便衛華這樣的專家也不行。
當楊晨將全部系統灌輸進入衛星的硬體裝置,準備進行各種實驗的時候,衛華還在驚訝之中:“這個衛星系統好完善、功能好強大啊!只可惜,也只有靈能技術下才能做到這一點。傳統科學要做到這麼強大、完善的功能沒問題,但要能夠塞進小小的衛星,那就不容易了。小楊你有這樣的技術,何必舍近求遠,去要啥北鬥導航系統呢?”
楊晨笑而不語,心說難道我會告訴你這就是根據北鬥導航系統,加入了其他功能變化而來的嗎?
人家也得信啊。
關鍵是這中間牽涉到了電子生命這一塊。
而告訴衛華就相當於告訴了國家。
可這東西牽涉到各方面的政治、道德、倫理問題,讓國家方面知道了只會成為麻煩。因為現有人類文明還不具有正確、成熟的對待其他生命的能力,還是隱瞞下的好。
在衛華的驚訝中。上天前整個系統的測試實驗便正式開始。
這個測試的目的。是為了讓衛星在太空之中那種惡劣的環境中,仍然可以正常執行,哪怕出了小故障,也可以在地面控制人員的幫助下。比較容易的排除掉。
而同時,可用於變軌的向量噴射發動機也要在真空失重環境下進行測試。以使發動機盡量做到高效低消耗。太空之中,可沒地方補充燃料去。
雖然說靈氣無所不在,在太空中也可以補充。但是太空之中僅僅有能量還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工質。根據動量守恆定律。要往一個方向調整方向,必須相對反方向釋放出出相同數量、方向相反的動量才行。在大氣環境下,空氣就是天然的工質。這方面器室不需要過多考慮。但在真空中,那就必須自帶工質了。
能量只有透過工質才能作為推力能源使用。而工質就等於質量。
所以。除非有種技術,可以直接透過能量和無所不在的空間本身産生反應,將空間本身做為工質。否則太空飛行器是必須攜帶足夠質量作為推進工質的。
這種空間推動技術,在理論上倒是存在,比如說傳說中的空間折疊、曲速飛行、空間跳躍等。但是至少以後世的技術,哪怕是特洛伊聯邦那麼高水平的技術,仍然沒有無工質引擎的技術。
衛星在這一點上,尤其明顯。
因為衛星的質量限制在那裡,這就造成了它們所攜帶的工質燃料是有限的。
普通的飛行器,可以多攜帶燃料,連一克質量都要計較的衛星不行。傳統科學技術下設計的衛星不行,靈能科技技術設計的衛星同樣不行,僅僅只是相比普通的效率高很多,可以在相同質量的情況下,攜帶更多的功能模組上天。
但是,質量上限和技術上限擺在那裡,這個更多也多不到哪裡去,起碼無法讓衛星肆無忌憚的盡情攜帶燃料。
總之,這一系列的測試,都是透過模擬太空的惡劣環境,比如真空、微重力或者失重、零上幾百攝氏度的高溫、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等等。
尤其是溫度方面。因為真空中沒有空氣,不傳導熱量,所以哪怕一顆小小衛星也會産生兩種極端溫度。其面對太陽的方向,將接受太陽照射,積累數百度的高溫。而同一時間,在衛星背對著太陽的方向,則是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