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後世,地球文明從大災變之中緩過氣來之後,技術水平已經相當高了。所以要去往太空,根本就不用傳統的運載火箭方式。因為這種運載火箭的模式浪費大、效率低,技術含量也不高。當時決定研發小行星採礦飛船的時候,這個方案都沒能透過,就直接淘汰掉了。後來也只是作為技術儲備留了下來。
這個方案當時設擊的時候,可能是研發人員受到大災變前影響比較大,幾乎是照搬了運載火箭的設計理念,只不過把運載火箭上的技術用相同效果的靈能科技技術代替了而已。
這種東西在後世看來技術含量簡直沒有,對現在來說,卻是正好。設計理念一脈相承,所用到的技術也是正好現在能夠達到。至於浪費大效率低的問題,現在還成問題嗎?現在可不是大災變之後一窮二白的時代。
他也是前段時間整理腦海之中記憶才偶爾翻到,一看到之後就如獲至寶的決定採用了。
至於後世的方案,靈能核聚變能雙持引擎擁有的反重力能力,可以輕松的讓高達萬噸以上重量、至少幾十米上百米長的飛船掙脫地球引力,前往太空。但那技術含量實在太高,就好象把現在的運載火箭技術拿到一百年前的時候那樣,很多東西只能勉強明白用途,至於怎麼製造,那隻能兩眼一抹黑。
而現在這個方案,火箭的形態不變,內部的發動機採用了靈能噴頭,並不是如同傳統火箭那樣,透過化學熱反應獲得能量,而是透過靈能的爆發獲得推力。這樣一來,在溫度上,就大大降低。一方面更安全,另外一方面,也減少了能量的消耗。
此外,運載火箭還有少量反重力的能力,可以大大減輕火箭及火箭運載物的重量,大概可以將整體重量減少至少21%以上。這就是差不多五分之一了,這能節約多少燃料——靈能火箭的能源雖然不需要燃燒,但仍然繼承了傳統火箭的燃料之名——可以增加多少載荷可想而知。
實際上,這就是一個低階反重力浮空矩陣。高階的楊晨也知道怎麼布陣,但沒有材料,布陣水平也不夠。
衛華一眼就看中了這個技術,雙眼之中充滿狂熱的看向楊晨:“小楊,這反重力的技術,可不可以應用到傳統的火箭上?”
現在楊晨這邊另闢蹊徑的航天工業還沒有搞好,就算搞成了,國家那邊估計也不回放棄傳統的航天工業技術。
技術本身是一方面,航天工業對其他産業的推動和影響是另一方面,不可以簡單的用成本來計算。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單純從收益來看,只是登陸月球又不是去月球採礦,根本無法獲得多少利益。但這個計劃卻成為了美國的科技發動機,更給美國帶來數十年的輝煌。如果簡單的將登月計劃所需資金、資源、研究人員用來發展經濟,還真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道理是一樣的。
這一點衛華這個行業資深專家當然是明白的,一看到可以用到傳統航天工業上的東西,就忍不住了。
楊晨搖搖頭:“不行。衛老您也知道,飛行器在脫離大氣層的時候,需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這麼高速的情況下飛行器和空氣之間的摩擦生熱是海量的。暫時來說,反重力浮空矩陣的材料無法承受如此高溫。靈能火箭還好,整個設計都融入了法陣、符紋在內,可以透過靈能火箭引擎之力將熱能作為輔助推動能源,傳統火箭就不行了。”
“不能啊……”衛華勁頭頓時卸了,目光黯淡下來,隨後卻又亮起:“等等,你是說暫時?”
他激動的一把抓住楊晨的手:“你是說,你能解決這個問題?”
楊晨點點頭:“長遠來看,飛船之內的太空飛行器,當然應該在地球之外的建設工廠製造。但目前來說,我們還是必須把每一個飛行器從地球送往太空。能夠降低飛行器重量的研究,絕對是有極高價值的。而且,目前方案之中的反重力浮空矩陣水平較低,只要技術進一步提高,加入耐高溫、高速的材料或者法陣都是可以的。”
“那還等什麼?趕緊研究啊!”衛華急道。他深知這個技術的重要性。哪怕這是一個玄學界的技術,只有修士才能用。但航天發射本來就是一個低頻率、高消耗的産業。哪怕是為此專門每趟發射都邀請一位修士去幫忙搞反重力浮空矩陣,那也是值得的。
楊晨無奈的攤攤手:“技術達不到,我們現在還不具備突破的水平。所以,還是慢慢來,先把我們的靈能火箭搞出來吧。”
“循序漸進。”蕭然在旁邊說了四個字。
衛華頓時冷靜下來,畢竟是曾經的中堅航天工業人,還是明白這些的:“我知道了,是我操之過急了。科學的發展,可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嗯,那我們開始靈能火箭的研究吧。”
楊晨卻搖了搖頭:“衛老,現在您還有別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