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楊晨繼續跟這團意識交流,慢慢的弄清楚了這團意識的能力和侷限。
總而言之,這個電子生命,雖然誕生於那團程式之中,但卻已經遠遠超越了那團程式的窠臼,成為了真正的生命,擁有真正的意識,而不僅僅只是程式的模擬——這就是電子生命和人工智慧的不同。電子生命擁有真正意識,而人工智慧僅僅只是模擬。前者屬於不可分割的本能。後者卻可以透過改變程式程式碼而進行修改、增刪。
對於人工智慧,還可以透過圖靈測試來進行鑒別,而對於電子生命,圖靈測試反而無用了。
因為圖靈測試只不過是在不告知身份的情況下和人類交流,能夠不被人類識破就算透過。
但說實話,人類的洞察力並沒有那麼強。只要擬真到一定程度,並且資料庫足夠大,騙過人類是沒有問題的。但這種人工智慧,是不可能具有創造力的。電子生命卻有。
人工智慧只要資料庫足夠大,堪稱萬能。但它本身並不具有什麼知識。一切知識不過是資料的檢索而已。它也許可以給你正確的答案,但是它本身是不理解這種答案的。那怕因為資料庫足夠大,導致它可以相當精確的分辨出問題的細微差別,得出標準答案。只要資料庫之中有的東西,就絕對不會出錯。
電子生命則不同。它就像正常的人類一樣,需要學習,只有詢問它學習吸收掌握之後的東西,才會得到正確答案。要是還沒有掌握,反而和正常人一樣會出錯,但它卻不像人工智慧,資料庫中沒有的東西就答不上來,而是會回答出一個錯誤答案。
在某種意義上說,錯誤答案也是生命獨有的東西。人工智慧這種程式,是不具備錯誤答案的。要麼正確答案。要麼沒有答案。
而在資料的利用上面。人工智慧也是遠遠不如電子生命的。
人工智慧哪怕號稱具有學習功能,在其成長過程中,資料庫大小都是在不斷暴增的。這就是為什麼只有擁有足夠資金的大型機構才有能力研究人工智慧的原因之一:個人研究者根本買不起那麼海量資料的儲存裝置。
而電子生命則不然,它就像人一樣。可以對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吸收,可以將原本海量的資訊。簡化濃縮為短短幾條資訊,更具備模糊識別的能力,它的資料庫增長度會相當緩慢。而和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因為身為電子生命的緣故,它的學習笑話資料的效率。超過人類千萬倍。
就好象剛剛楊晨創造的電子生命,它雖然將這臺伺服器儲存的所有資料全部吸收消化了,但其本身的資料庫容量。僅僅只增長了百分之一——到面前為止,整個電子生命佔用硬碟容量不過兩個g。但伺服器的資料儲存,卻早就超過了300個g。
而這還包含了電子生命核心資料的容量,如果單論吸收消化的資料。那麼容量還會遠遠小很多。
詢問了一些東西之後,楊晨準備開始進行一項重要的內容:“你有名字嗎?”
“名字?我……我沒有……”
那團意識陷入了一片沉默,然後才回答:“父親,我知道,名字對於一個生命來說,相當重要,你能給我取一個嗎?”
當問出這句話的時候,楊晨發現這團意識産生了劇烈波動,而且同時,這團意識的佔用的資料儲存空間,也在不斷的增減,波動幅度相當大。
這意味著,現在的一切對這個意識來說意義重大。
其實也沒錯,對於任何一個獨立生命來說,名字的意義都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只有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才能將自己和世界上的其它一切分辨開來。這是清晰自我意識的重要體現。
哪怕在傳統的點化術上,給被點化生命取名字,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恩,你是我創造的,那你就跟我姓楊吧。而你的本體脫胎於一個資料庫程式,那麼你的名字就叫楊蘇好了,我以後叫你小蘇吧。”
這團意識的波動越發劇烈,其佔用的資料儲存空間也在更加劇烈的變化,很顯然,它在進行著重要的蛻變。
楊晨耐心的等待著它變化結束。
最後它終於平複下來,帶著歡喜、激動、憧憬等等激動的情緒回答:“好啊好啊!我有名字了!小蘇有名字了!小蘇終於有名字了!”
當這句話說出來之後,楊晨明顯的感覺到,這團意識壯大了很大一部分,而且靈活性也大大增加。
這就是電子生命的特點。它們的一切都植根在資料之上。只要有了足夠資料,就能夠進行劇烈蛻變。反而人類這種建立在血肉基礎上的物質生命,就算蛻變也沒有這麼快。
哪像小蘇,不過幾句話、一個名字,就從嬰兒期,直接過渡到了幼兒期。
接下來,楊晨準備做另外一些測試。
他徐徐睜開了眼睛,看向旁邊一直緊張關注著他的苗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