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對撞機能級越高,也就越容易發現粒子的內部結構和更好的模擬宇宙大爆炸,對理論物理的推進是相當大的。
但是,這對撞機執行一次,能夠耗盡一個中型城市一天的電量,想要提高能級,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材料、效能等方面都達不到要求。
而能量粒子對撞機卻別出蹊徑,採用了另外一種方法,某種程度上繞開了這些限制。若能將這些技術吸收,確實可以在現有條件下,大大提高粒子對撞機的能級。
那個搞發動機的矮胖馬老也笑道:“侯工對我們的幫助也很大。”
神龍空天飛機專案組的人還有後來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專案組的人,他們的要求非常相似,站在一起同時笑道:“侯工也減少了我們很多麻煩。”
尤其是神龍空天飛機的那個黃專家,更是興奮的湊楊晨面前:“還有你們那個真空隔絕特種玻璃,我們也看上了。”
旁邊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顧塵也喜道:“是啊,不管他們空天飛機還是我們,都存在高速飛行器因為地球電離層還有高溫、高速、高摩擦的原因,還有高能宇宙射線、太陽風等,導致電子系統失靈的原因。但是有了你們真空隔絕特種玻璃,不但可以隔絕能量粒子,同時也可以隔絕電子系統的影響,讓系統在惡劣環境下,執行得更加穩定、效能更強。”
黃專家還遺憾道:“可惜了,你們的超級抗能電子技術還沒有成熟,僅僅搞出來超級抗能電子管,還沒有研究到超級抗能電晶體上面,否則的話,我們效能還能更高。如果能夠配合你們的重構性奈米陶瓷材料的話,甚至……甚至我們的太陽探測器誇父計劃,也可以真正從立項轉入實際研究了,而且效能可以比歐美的更強、靠近太陽能夠更近。”
說著他嘆息一聲:“誇父計劃從03年就開始準備、醞釀,並且拉了歐洲多國和加拿大加入,但是……”
楊晨知道,太陽探測器技術是相當高難度的。因為要觀測太陽,就必須非常靠近太陽。越靠近,對材料、電子、觀測等方面技術的要求也就越高。
前蘇聯的質子號、宇宙號衛星,美國的太陽神號、先驅者號、旅行者號探測器等,都肩負觀測太陽的使命。不過這些探測器大多都是美蘇太空競爭時期的産物,水平並不算很高。
技術水平較高的太陽探測器,則是1990年10月6日,美國發現號太空梭送入太空的尤利西斯號太陽探測器,它是歐美航天局合作科研專案産物。但它超期服役十七年,在2008年7月結束了使命。
1992年,美國nasa又發射了太陽監測衛星soho飛船)。
另外,2006年10月,美國nasa發射升空了stereo任務的探測器群。但這個探測器並不僅僅只用於探測太陽,同時還在探測太陽風對太陽系的影響。
另外,就是美國nasa的太陽探測器soar-probe-pus,sp+)計劃,和之前那些探測器只能從安全距離——到地球的距離只有日地距離的1%——的地方來進行探測不同,sp+探測器將第一個飛入太陽日冕的飛行器,僅僅位於太陽表面上方3個太陽半徑處。
這一計劃的太陽探測器nasa將於2018年發射升空,現在還在建設過程之中。
不過,這些熱鬧,統統不屬於華國。華國也提出了探測太陽的誇父計劃,其重要程度僅次於登月的嫦娥計劃。但和嫦娥計劃進展順利不同,誇父計劃進展一直並不順利。
誇父計劃主要是由3顆衛星組成。誇父a設定在距地球150萬公裡的日地連線1點第1拉格朗日點)上,它能每天24小時面對太陽,觀測太陽擾動。此外,在地球軌道上放置誇父b1和誇父b2兩顆衛星,對北極進行24小時連續成像觀測。
所謂拉格朗日點,指受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夠使小物體穩定的點。深空探測器位於拉格朗日點,將能夠穩定的執行,盡量減少燃料損耗,從而在無法得到燃料補充的太空中延長工作壽命。
但是,這個距離是地月距離的五倍,目前華國還不具有足夠的技術,達到這樣的水平。更別提和美國打算進入日冕之中的太陽探測器相比了。
不過,若真是抗能電晶體能夠研發出來,那麼華國在美國之前成為第一個飛行器進入日冕的國家,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楊晨並不在乎這些虛名,他考慮的是,深空太陽探測器的發展,會否對未來的抵抗特洛伊聯邦入侵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