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問題就來了,比如說,就我,我要使用這個app,我的面部微動作和眼部微動作這app裡的智慧程式學習了沒有,瞭解了沒有?”
文萱接著說道:“可以說了解了,因為我也是一個人,app透過其他很多人的動作和習慣形成了一整套的微動作理論體系,這樣的理論體系大體上是適用我的,但這是共性,所有人都是這樣,這是共性。”
“但作為一個個體,我是有個性的,我也有我自己獨有的,甚至是其他所有人都沒有的動作和微動作習慣,我覺得,這才是造成我自己使用這個app雖然能夠操作,但總覺得有些累的感覺,因為它只學習的了共性,忽視了每個人的個性!”
“共性和個性,共性指一切事物或某類事物共有的性質,它決定該類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個性指某一事物所特有的性質,是一事物區別於另一事物的根據。它們是由事物矛盾……”
“停停停!別背了!”林七趕緊制止:“你這是考研政治背多了這是!”
“不過,確實挺有道理的!”林七想了想,好像確實是這樣的。
思考了好久,林七突然道:“我知道該怎麼弄了!”
“萬萬沒想到,想了一夜用技術沒解決的問題,讓哲學給解決了,還是要多讀書啊!”確認了事情的可行性,林七也是萬分感慨。
“你準備怎麼做?”文萱笑了。
“在app開啟的時候給使用者做一個簡單的教程,讓他像平時一樣玩短影片app玩個幾分鐘,在這幾分鐘的時間裡採集專屬於他個人的微動作習慣資料,將個人的微動作習慣資料應用於app的個性裡,這個問題就能解決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林七在腦子裡將這個過程整體梳理了一遍,發現完全沒有問題:看來萬物基於哲學啊!
“嗯,這就是‘共性存在個性之中,個性表現著共性,並豐富著共性’的哲學理論,照這樣下去,你的這個app只會越來越好用,越來越智慧!”文萱接著說道。
不得不說,文萱雖然不懂人工智慧,但她的思想和理念給了林七很大的啟發,不僅僅是這個app,對於整個人工智慧的發展同樣也有重大的影響:人工智慧進行大資料分析,這是一個總結歸納學習“共性”的過程,但每個個體都有專屬於他自己的“個性”,這個“個性”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又會有一個怎樣的影響呢?
林七想了很多很多,腦子裡已經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新的想法,不過目前,最重要的事兒還是app的問題。
簡單吃了早飯,文萱去上課,林七就又開始他的工作了。根據先前的思路,林七立刻開始改進微動作識別演算法,在原有的智慧模組基礎上加入了“個性矯正”演算法模組……
“完美!”經過整整兩天的測試和調整,整體程式終於達到了林七的滿意:
根據這個“個性矯正”演算法,每個使用者只需要按照自己的使用習慣用手指操作這個app90秒,這個app就能很完美的適應這個人。隨後這個人就可以完全拋棄常規操作,只用面部和眼部微動作來操作app了。
演算法設計完成後,林七就立即封裝成介面,交由陳豪進行後續的app改造和開發。不僅僅小影片和直播版塊,整個“喵喵萌寵”的操作方式都將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月十號,改造後的app測試完成,具備上線條件。
喜歡超級科技試驗田請大家收藏:()超級科技試驗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