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館入口處,看著裡面熱鬧的景象。
董毅悄悄的朝身旁李鷹問到:“你子彈帶了多少發?”
“不多,也就十多發,你呢?”
“我一般使雙槍,今天事發突然,也就只有兩個彈夾,滿打滿算也是十多發!”
聞言李鷹面色凝重:“這可不好辦,這裡也算得上是九龍旺區。
能在這開麻將館的,別看現在人不多,搞不好真要是有什麼事,一人出去隨便在街上一吼,我打保票,到時候整條街都是拿著刀的古惑仔!”
董毅聞言點頭,他又不是沒看過黑幫電影,那種一呼百應,直接霸街的場面,雖沒親生經歷過,可他絕對也見過。
更何況在影片為藍圖的世界中,這種情況只會更誇張!
如果是在前世,黑道看著兇,其實就是紙老虎,只要警察朝天開槍,一群咋咋呼呼的人立馬偃旗息鼓!
可這裡是電影世界,都是提刀不要命的主!
你打他一槍,搞不好那人還會咬著牙朝你身上非拉一道口子不可!
而說到港片,就不得不提,一個非常鮮明的片種!
港島黑幫片!
這也是董毅忌憚的原因,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港島電影迎來了空前絕後的“黃金時代”。
作為一個黑社會勢力交織角力的地方,黑幫的影響也深入到一格格膠片之中。
港島黑社會起源於洪門。
洪門,又稱天地會、三合會,起源於明末清初的“漢留”構想。
是清代民間最為龐大的秘密結社,也因其秘密性、傳奇性而成為後世不少影視作品描繪的物件。
由於涉及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洪門發展出複雜卻相對鬆散的組織和一套嚴格的儀式,是否保留了洪門的組織特點和儀式便成為洪門組織最顯著的特徵。
19世紀40年代,港島因《南京條約》開埠。
因其良好的港口條件和特殊的經濟社會地位,加上英政府的殖民開墾需要大量勞動力,大量來自廣東、福建、廣西,甚至更偏遠的內地流民前來討生活。
這些流民並沒有過多的謀生手段,大多都只能幹些碼頭工、苦力、腳伕、車伕等底層工作。
殖民政府對這些流民的管理態度,也逼迫他們不得不抱團自保。
這時候,已在大陸流行了上百年的洪門三合會,便在港島紮下了根。
洪門三合會組織移植了內地洪門的組織結構和儀式、誓約,一方面幫助大陸流民在港島討生活,並且在港英政府的“放縱”之下,行使了一部分社群自治、公共服務的職能。
另一方面,則開始染指鴉片、販賣人口、賭博、經營性產業等“偏門”,逐漸發展為有組織的犯罪。
到十九世紀末,三合會成員約佔港島華人成年人口的三分之一。
60年代是港島黑社會最“興旺”的時候,自由港地位帶來的金錢、腐敗叢生的官僚系統和大量湧入的新流民,為港島黑幫帶來了金錢、保護傘和人力,也讓這一時期的黑社會將觸角伸向了政府機構和華人警察。
直到70年代,港英政府成立廉政公署,逐漸打掉了黑社會的保護傘,才使港島黑社會將生意的重心從“偏門”逐漸轉入正當行業。
在這一時期欣欣向榮的港島電影,便進入了他們的視野,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黑社會,便沒有人們津津樂道的港片黃金時代。
電影是一門工業,必須投入成本與技術,必定依賴多人合作。
港島黑社會把握住了其中最重要的兩個要素:金錢與人力。
而另一個要素技術,則可以透過金錢來間接掌握。
雙管齊下!你說港島黑幫片有多少?
反正董毅清楚的是,九零後有不少腦子讓驢蹄的二愣子,看了一部《古惑仔》口口聲聲大喊著:“老子是銅鑼灣扛把子!”
結果,真二八經的在籠子裡吃了幾年的公家飯,浪費了自己最好的年華!
你說它有沒有教壞小朋友?答案是肯定的,多少祖國的花花草草,都被它弄成了殘花敗柳。
但不管怎樣,更多的人,看到《古惑仔》會熱淚盈眶,當然不是因為崇拜黑社會,只是會懷念起自己那段輕狂不羈的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