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翻譯社,她去了已經初具規模的服裝鞋帽批發市場。
這個批發市場是九十年代初形成的,三十年後依然人流如潮,此時簡陋到只有帶棚檔口的市場變成了巍峨聳立的批發商城,發展得有聲有色。
冬衣比夏裝貴,又重,李珊珊本錢又不多,她決定批發襪子!
找到一個專門批發襪子的檔口,李珊珊先看了看質量,直接問價,“大哥,您這裡的厚襪子是什麼價?多少起批?”
說是厚襪子,其實是相對絲襪而言,不算太厚。
老闆是濃眉大眼的一箇中年人,肩膀很寬,個兒很高,眉宇間帶著一股子剽悍氣息,聞言抬頭,“一百斤起批,不論男襪女襪,全部四塊錢一斤。”
李珊珊眼睛一亮,“一斤大概多少雙啊?”
“20雙。”老闆拿了一捆稱給她看,“這一捆是200雙,10斤左右,重量大差不差,反正都是40塊錢一捆。”
李珊珊立刻道“我要200斤,4000雙,女襪要3000雙,男襪要1000雙。”
她自己挑了花色。
特別符合農村人審美的那種。
男襪就是黑白灰三色,女襪就是彩色帶花的。
裝滿兩個紅藍白編織袋,沉甸甸的,李珊珊根本扛不動,還是這位姓胡的老闆幫忙送到馬路對面的公交車站。
李珊珊上了一輛公交車,花五毛錢坐到回鄉公交車的始發站。
一天三班,最後一班是五點半發車。
途徑好幾個鄉鎮村莊,導致上車的人特別多,得虧李珊珊來得早,有座位,又把編織袋塞到了座位底下。
售票員沒另外收費,因為很多乘客都是大包小包帶上車。
小李莊是終點站,八點多到村裡。
原本擠擠挨挨的車裡已是空蕩蕩,只剩下李珊珊一個人,剛把編織袋搬下車,就見到拿著手電筒等自己的親爹,身後停著一輛鳳凰牌的二八大槓。
“爸!”她開心地招手。
李爸趕緊上前接過編織袋,“珊珊,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晚?這裡面裝的什麼?”
“班主任催交學費,我學了幾年的英語,水平很好,就經其他老師介紹,去鳳城做翻譯,接了總公司派過來的一個急活兒,賺了八百塊。”李珊珊真中摻假地告訴李爸,“然後我就去批發兩包襪子,明天逢集,您帶去集市上擺攤賣,比干建築工輕鬆多了。”
李爸一愣,隨即滿心愧疚。
“咋能叫你掙錢?你不上學了?”掙八百這事倒是沒在意。
“上啊,交了學費就回學校,不帶學費,班主任不讓回去。”李珊珊可沒撒謊,她把編織袋搬上腳踏車後座,“爸,這襪子拿到集市上,您就賣一口價,兩塊錢一雙,五塊錢三雙,十塊錢八雙,咱爺倆一塊掙錢,日子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李爸心粗,沒覺出有什麼不對,“明天不是不上課嗎?我賣襪子,你幹啥?”
“我一早還得坐車去鳳城一趟,還有翻譯單子等著我,少說也能掙幾百。”李珊珊說出自己的安排,“老師給介紹的,大公司,不用擔心。”
李爸向來信任愛女,點頭的同時反應過來,“翻譯什麼呀?居然掙八百?”
他在前面推著腳踏車,李珊珊在後面扶著編織袋,“把中文翻譯成英語啊,或者把英語翻譯成中文,在外語人才稀缺的情況下,做這一行很賺錢,這就是知識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