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鳳城僅有一家翻譯公司,就是李珊珊眼前的鳳城翻譯社,名氣很響,創始人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優秀畢業生林敬軒。
他是高考恢復那年考上大學的知青,時年三十歲,尚未畢業就開始接翻譯單子,攢下第一桶金,畢業後和幾個同學在上海合夥開翻譯公司,生意特別好,陸陸續續又在各個城市開分公司,鳳城翻譯社是其中之一。
李珊珊嫁給周聿麒後很自然地進入富豪圈,陪周聿麒到上海拓展生意期間接觸到已經把公司交給合夥人而自己卻開貿易公司的林敬軒。
他曾說過,發展十餘年後直至千禧年,外語人才依然供不應求。
只要外語水平過關的人才找上門,考核透過後,他們公司都收,給很多畢業時沒有分配到工作的大學生提供了就業崗位。
他們鳳城翻譯社開在鳳城大廈的一樓,和其他幾家公司共同享用黃金樓層。
鳳城大廈是鳳城的標誌性建築,總高19層半,位於市中心的黃金地段,六年前竣工,幾十年後依然巍峨昂然,沒有絲毫褪色。
李珊珊婚後獲得鳳城大廈30%的產權,每年收租豐厚。
往事不堪回首呀!
如今的鳳城大廈已不是自己能染指了。
李珊珊抬手敲響鳳城翻譯社的門。
得到裡面的同意後踏進去,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對外間的招待人員說道“先生,打擾了,我叫李珊珊,是靈山縣槐花高階中學的學生,聽說貴公司面向社會招聘專業的翻譯人才,不知道有沒有我能勝任的工作?我英語尚可,口譯筆譯都沒問題,希望貴公司考慮一下。”
望著眼前向自己毛遂自薦的姑娘,負責招待的王老師挑了下眉。
衣著打扮和手臉上的凍瘡都說明她出身不太好,可沒長開便已顯露出精緻的眉眼和落落大方的談吐氣質卻很不一般。
關鍵是她的表達能力。
“你口語不錯啊!”王老師頂了頂鼻樑上的眼鏡,隨手把桌面上的一份檔案遞給李珊珊,“翻譯給我聽聽。”
檔案不長,總共四五頁。
是關於機械方面的,有不少專用名詞。
李珊珊從第一句開始讀出來,發音極為標準,十分流暢。
她的聲音清脆柔和,入耳非常舒適。
對著自己手裡的另一份相同檔案,王老師從頭到尾地聽完,毫不猶豫地說“小李,你等一下,我打電話問問裡面。”
說著,拿起話筒就撥號,簡單說明情況。
幾分鐘後,他笑眯眯地對李珊珊道“你來得巧,有個單子特別急,需要在三個小時內完成,開價八百塊,透過驗收後立即付款,你要不要試試?”
“要!”李珊珊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那行,我叫人把檔案送來。”王老師對著話筒說了幾句,結束通話後指著自己對面的一臺大屁股電腦,“待會兒你用這臺電腦。對了,小李,你會不會用電腦打字?”
李珊珊點頭,“您放心,我會用電腦。”
她是98年年底跟周聿麒到美國註冊結婚的,當時的這款電腦尚未被淘汰,網際網路初露崢嶸,她特地研究過,從此開啟新世界。
王老師點點頭,“那行,你先坐下等一會。”
起身給李珊珊倒了一杯熱水,他回座繼續翻譯未完成的檔案。
李珊珊等了四五分鐘,一個二十來歲年紀、身材高挑、穿著紅色羽絨服的女士推門從裡間出來,手裡拿著剛列印好的檔案,“王老師,您說的翻譯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