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的蕭銑和林世弘本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可現在他倆鬧崩了,不但分道揚鑣,還要兵戎相見。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隨著杜伏威等人的覆滅,聯軍守住長江一線的計劃基本告破。李唐不顧友軍生死,直接拔腿開溜,把有生力量全部縮回了巴蜀方向,在永安和漢川郡嚴密佈防。只是他們這一走就害苦了蕭銑和林世弘。
蕭銑是西梁宣帝蕭詧的曾孫,安平忠烈王蕭巖之孫,安平文憲王蕭璇之子。蕭銑一心一意想要恢復西梁,他曾今對親信說“我先君侍奉隋朝,職貢毫無缺失,而隋人竟貪我土地,滅我宗社,我因此痛心疾首,想洗雪這個恥辱。如今上天誘導各位,降心從事,將重續梁朝統治,以求福佑於先帝,我怎敢不糾集勉勵士眾以隨公之後呢”,隋末群雄並起,蕭銑乘勢佔領了荊襄一帶地區。
林世弘的出生很平凡,就是一介布衣,他因為吃不飽飯而隨同鄉操師乞率眾起義,屢立戰功。後來操師乞戰死,林士弘繼領其眾,大敗隋軍於鄱陽湖,成為了一方割據勢力。
面對華夏軍的步步緊逼,而李唐軍隊又跑了,出生平民的林世弘第一個念頭就是投降,在其看來,做個富家翁其實也不錯,你看那之前投降的王薄、徐圓朗在長安城裡的小日子就過得很滋潤嘛( ̄︶ ̄)
貴族出生的蕭銑不願意投降,用他的話說:“北方人不善水戰,不習慣南方氣候,他們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北返。再者說,我堂堂一個貴族,豈能向平民出生的謝天虎投降,這讓天下人知道了,還不笑掉大牙。”
林世弘見蕭銑執意要打,心想:“這傻帽真是傻到家了,他一心求死那是他的事,咱可不奉陪了。”遂召集人馬,準備撤出江陵城,向前來討伐他們的宋金剛投降。
蕭銑一聽林世弘要主動投降,立馬翻臉了,因為他知道林世弘所部善於水戰,這要是全部投靠華夏軍,那江陵城附近水域就會被其控制住,到時候城池鐵定守不住。於是乎,蕭銑連忙帶領親信人馬追趕,追上了剛要離開的林世弘部,拔出刀劍,要其立刻停下。
林世弘也不是吃素的,見事已至此,擺開陣勢,列陣以待。
一個想走,一個死活不讓走,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蕭銑的親信周法明勸他:“主公,我們來得匆忙,士卒人數不到林世弘的一半,還是先放他走吧,以免狗急跳牆。”
可蕭銑不聽啊,還大言不慚的說:“怕什麼,林世弘部下軍紀散亂,多是由農人組成,完全不是我軍的對手。”
周法明簡直無語了,他很想說:“咱們的軍隊,大多也是由農人組成的啊!”
果不出周法明所料,林世弘被逼急了,直接讓弓箭手放箭,射倒大片蕭銑軍士卒,兩軍隨即爆發一場激戰。
林世弘兵多,很快就佔據了優勢,這廝心一橫,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想著抓住蕭銑為禮物,獻於華夏軍,說不定還能撈個爵位。
半個時辰,戰鬥就分出了勝負,八千蕭銑軍被兩萬五千林世弘部猛揍,最後落得個全軍覆沒,連蕭銑本人也被生擒。
林世弘趾高氣昂對面無血色的蕭銑罵道:“呸!就憑你這敗家子,也敢痴心妄想和謝天虎一爭高低,真是愚不可及。”
隨後林世弘乘機佔領了江陵城,然後以蕭銑和江陵城為投名狀,向華夏軍投降。
天下群雄死的死,降的降,僅剩巴蜀的李淵和嶺南的宋缺。
…………
數日後,宋缺又見到了初戀情人梵清惠。
宋缺開口問道:“清惠,你不會又是來勸和我李唐結盟的吧,難道你到現在還看不清天下局勢嗎?”
梵清惠淡定的拿出一封信遞給了宋缺:“你自己看吧。”
宋缺定睛一看,信封上面寫著:“胡虜斷無百年運,漢有豪傑世代昌。”
拆開信封,拿出信紙:“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宋缺看完,一股刀氣衝體而出,劈向半空:“好文采,意境甚是和吾刀意,不曾想華夏之主還有如此能耐!只是這文章好像意猶未盡……”
梵清惠好奇的問:“你怎知這文章是華夏那位寫的?”
宋缺:“李淵優柔寡斷之輩,怎能寫出如此大氣磅礴的文章,也只能是華夏之主。不過我倒是想問問,清惠不是一直討厭他嗎,現在怎會幫他來當說客?”
“師妃暄已經成為他的貴妃,佛教也已經與他和解。”
“原來如此!真是好手段。”
“不知宋兄意下如何?”
“我心中所想,他均已做到了!也罷,去長安見見這位雄主。”
隨著天刀宋缺的決定,宋閥全體投降,嶺南之地也和平迴歸華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