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一直有個想法,讓全閔澤國五歲的幼兒不論富貴與貧窮都可以接受免費的啟蒙教育,讀書知禮,知禮而後自發: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少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講信修睦,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只是諸多條件限制,暫時都只能空談。”上官玄昊說起這話也是不無惋惜的。
曉兒聽了這話默了默,呃,理想很偉大,現實很殘酷!
真沒想到皇上會有這樣的遠見,用義務教育來實現大同思想。
但是怎麼說好呢?
讀書知禮是事實,但不是每個人讀了書就會守禮啊!
不過站在皇上立場來考慮也可以理解,作為一個有抱負的皇帝,誰不想打造一個繁榮盛世,理想皇朝!然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讓後人一說起他便是贊揚他那一串串豐功偉績的。
不過這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事“年,月,日”都不能做單位,得用“世紀”來做單位,需要多少個世紀才能做到?還真難說。
反正前世上下五千多年歷史還沒有人做到!
“全民教育,是一個社會進入文明的標誌,這個想法很好,但是想要做到首先還是得將經濟發展起來。銀子不是萬能,但沒有銀子卻是萬萬不能的。”還是先國富兵強吧!曉兒將太遠太縹緲的想法拉回來,得接地氣一點才能好好聊下去不是嗎。
“沒錯,不過現在五六歲的孩子在村裡都可頂半個勞力了。”狄紹維補充道。
也就是說,即使朝廷免費啟蒙又怎麼樣?許多農家也未必會將孩子送去學堂。
平常孩子在家還能幫忙喂六畜,做飯,給菜地、田地拔草捉蟲不是嗎?
只是啟蒙,又不是免費考科舉,誰願意做無用功。
“我朝最多的是農戶。”上官玄逸接著說。
所以全民教育不單單是缺銀子的問題,百姓不願意送孩子去學堂也是一個問題。
曉兒點了點頭,拜這落後的生産力和生産技術所賜,這個時代的人都是看天吃飯的,農忙時半個勞動力都是很重要的!
這個時代的搶收,是真的分分秒秒都在搶收,那時候百姓恨不得一天十二個時辰都待在田裡,目標只是趕上好天氣,將糧食收完,曬幹,入倉。
在沒有天氣預報的情況下,沒有機械操作,全靠人力,誰家不是小孩當大人用,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兩個人用的。
“這事不能急,一步步來,農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起來的基礎,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先想辦法將農業和經濟發展起來,在全民啟蒙之前,或者先開設一些技術學堂更實際。”
“技術學堂?”三人望著曉兒,示意她繼續。
“養魚是一項技術活吧?種菇也是一項技術活,做豆腐,……當大夫,鑄鐵……,蓋房子,修路,造橋都是,國家要發展離不開技術人才。甚至當兵都是需要學習的,總不能拿起長槍向前沖就行。至於……”曉兒輕聲地為他們解說關於技術學院的一些知識。
上官玄逸的手指輕敲漢白玉欄杆,眼睛望著遠方不知道在想什麼。
上官玄昊和狄紹維有不懂的地方便問上一句。
三人越討論,越興奮。
“還需給侍兵們開設專門的軍學堂,軍醫學堂。”上官玄逸插了一句。
“對,這對於國防建設可是有重大意義的。”
四人討論得興致勃勃。
不遠處李芸寧看著曉兒在三個男子間談笑風生,三個人看她的眼神充滿敬佩和欣賞,而上官玄逸更是滿眼寵溺,柔情似水,她心中嫉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