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回到村裡時,夜幕已經降臨,一般這種時候,村裡的人都已經吹燈歇下了。
沈承耀擔心得在門外徘徊,不停地往村口看去。
終於看見兩人一騎的身影,他鬆了口氣。
待他們來到門前停下,沈承耀先給上官玄逸行了一禮,然後伸手將曉兒抱下來便發現曉兒衣衫換了,又緊張地上下打量兩人,“發生什麼事了?怎麼衣服都換了。”
“爹不用擔心,沒有什麼事!中午在河邊用魚餌誘些魚過來時,蹲久了,站起來的時候腳麻了,一不小心就一腳踩在水裡了將衣服弄濕了,上官大哥擔心我著涼,就向附近的村民買了一套衣裳我換了。”說完曉兒還利落地轉了一圈,表示自己一點事都沒有。
她也沒說自己跳河去救馬,要是這樣說,估計以後都不讓她出門了。
沈承耀和劉氏一定會覺得她這麼小一個人兒就敢往河裡跳而且是救一匹馬,這是太膽大任性,是不懂事和不要命的行為!以後絕對不會再輕易同意她獨自出去。
畢竟在水中救人,沒救起不說反而被連累一同被淹死的事,在村裡每年都會有人說起,每年都有這樣的事發生。
上官玄逸看了睜眼說慌話都不帶臉紅和眨眼的曉兒一眼,也沒有拆穿她。
“那怎麼這麼黑才到家?”沈承耀將信將疑。
“半路有一座橋斷了,咱們過不去,只能繞道,就耽擱時間了。”
上官玄逸覺得丫頭這慌話說得高明,半真半假的,如果他不是也在現場參與了事情的經過,他都能被這丫頭蒙過去。
沈承耀果然相信了,他知道今天他們要去的地方是馬壩,這兩年他總是四處奔波為超市尋找貨源,他也知道那座橋的事,便說“那木橋又斷了?聽說一年總要斷那麼一兩次,不會這麼巧讓你們給碰上了!”
兩人心想:可不就是這麼巧,還是他們弄斷的!
三人一起走進家門。
“爹也知道那橋?”曉兒邊走邊問。
“知道,去年去給超市找貨源時聽那村子裡的人抱怨過。”
“那村子的人多是靠什麼營生的,爹知道嗎?”
“村裡的人靠什麼營生你不知道嗎?不就賣一些家裡出産的或山裡採的東西,農閑時便出去打工。”
“我好像聽見一個村民說去賣蘑菇,咱們村裡的人倒是很少有人採蘑菇賣。”
“我之前買的竹蓀就是向那個村的村民買的,他們那邊的山和竹林産這些東西比較多吧。我們這裡的山産的不多,孩子們都愛吃,平常也沒什麼好東西給孩子吃,採那麼一些回來都緊著孩子吃了,所以很少有人賣。”
曉兒聽了點了點頭,“爹,我想著給那裡修座水泥橋,以後超市也從那裡進些新鮮的菇類。”
上官玄逸挑了挑眉,這丫頭又想到賺錢的法子了。
“這事回頭再商量,你們先吃飯,怕是餓壞了。”
三人來到前院,劉氏又問了一翻沈承耀剛才的問題。
曉兒的回答自然是一樣的,沈承耀又在邊上解釋了那橋的事,劉氏便信了。
“飯菜都焐在鍋裡了,你們快去梳洗一下,然後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