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道:“這幾次帶你出去圍獵,你哪一次不是累的倒頭就睡?就你這身體,別說跟朕比,連魏徵那老棺材瓤子都比不了。”
李承乾暗暗腹謗:魏徵活了六七十,皇帝只活過了五十,好意思說魏徵老棺材瓤子。
“還說自己不虛,朕讓你一隻手,你敢和朕打一架嗎?你能打的贏嗎?”
李承乾道:“臣的手足不少,您讓一隻手能和您過兩招,只有三郎吳王恪。”
李世民一愣,道:“吳王恪,你對你幾個手足,倒是瞭解頗深啊!”
李承乾暗道:那可不,他不僅瞭解他這一堆兄弟,還知道他這一堆兄弟基本都沒啥善終。不僅是兄弟沒善終,許多皇姑姊妹也因為參加反武,下場慘淡。
“一年總要見幾次面,他們都是陛下的孩子,希望得到陛下的認可,努力在陛下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臣觀他們言行舉止,大略猜出每個人的秉性如何。”
“阿難!”李世民朝殿外喊了一句,指了指李承乾道:“朕之前的衣裳,給太子找一身換上。”
不想穿皇帝的衣裳,可低頭一摸自己這半溼的衣裳,李承乾壓住了心下的牴觸,向皇帝謝了恩,往後殿去換衣服。
看李承乾出來,李世民道:“九嵕山離京師有些路程,朕怕你帶病往返身子吃不消,這才吩咐玄甲軍攔著你出宮。”
李承乾面無表情道:“勞陛下掛懷。”
“朕已經選定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入宮,由韋貴妃負責教導,準備同吐蕃的和親事宜。”
提到和親,李承乾眸底泛起一股不忍。
李世民皺眉,道:“當初吐蕃求娶公主,朕同你商議,你就問是否可以取消和親,朕看到了你眼底的悲憫,什麼時候變得這樣兒女情長了?”
李承乾道:“臣只是覺得眼下大唐有火器,可以壓制的住吐蕃,所以完全將和平放在刀劍上,而非一個女子身上。”
李世民道:“你也就這點兒出息了。”
“所以,陛下答應和親,陛下的遠見是什麼?”
李世民道:“你也說了,眼下大唐打不下吐蕃,一來受限於山川地利自己惡劣的自然條件,二來是大唐的國力不足以支撐治理。那麼在未來呢?我們的後輩能夠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我們國力可以支撐對吐蕃的治理,那個時候還把他放在身邊晾著嗎?當年的百越南蠻,也時常侵擾中原,而今如今皆習中原文化,朝拜長安的天子。朕這麼說,你聽明白了嗎?”
文化滲透!
李承乾道:“臣明白了。”
為臣配合君主拓土的野心,不需要自己有拓土的野心。皇帝說得沒有錯,他從未為君,帝王的心思,他還是參悟不足。
“你能分析高昌的地利優勢,打下他能夠加上朝廷對西域的治理,還能讓戰爭儘可能遠離長安。吐蕃也是一樣的道理,若能佔據吐蕃,盡地利之勢,居高臨下牢牢扼住西域。吐蕃以西的國家,在未來也是有望成為大唐治下的。就算不是那時的朝廷大唐,那也是我們的後世兒孫。”
李承乾頓了一頓,當實力不足以完全壓制的時候,和親求得是短暫的和平,當實力完全壓制時,和親就是上邦的恩賜,和親是假,進行文化輸出和文化滲透才是真。
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在不斷的融合之中,將周邊強大的異族逐漸同化,始終沒有在文化上斷絕傳承,成了東亞文化圈的活爹。中國古人,還是太全面了。
“陛下遠見,是臣鄙陋了。”
李世民道:“朕說了,你不曾真正為君,這些朕會慢慢教你。吐蕃來朝的事宜你處置的不錯,過了年薛延陀部來朝拜,仍是你來主持。”
李承乾道:“臣領詔,必不負陛下……”
一連兩個噴嚏,鼻涕從鼻孔伸出耷拉在嘴唇上,李承乾社死當場,忙取了帕子出來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