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朕從前也問過你。”
李承乾頓了一頓,以前問過嗎?
“臣忘了!”
李世民道:“你那時說,立業正當時,破虜揚國威。”
李承乾仔細回憶,貞觀六年,他和父親關係還是十分不錯的。
那時,他是極其崇拜父親的,不曾見過戰場的殘酷,只知道天策上將滿身榮耀,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父親一樣,征戰沙場,百戰百勝。
軍事指揮能力,需要系統的訓練,以及自身極強的能力。李唐皇室,確實出過比較能打的宗室,但無人可以與父親比肩。
他能分析利弊,可做的都是文官,沒有做武將上過戰場,做過小兵,都是戰場上的炮灰。
“年少輕狂不知事,才會說那些話。如今大了,人貴有自知之明,臣不是將帥之才。”
殺人!屠城!滅族!
見過了戰場的殘酷,誰會希望發生戰爭,那些把戰爭當做建功立業的人,要麼不是底層,要麼就是底層的氣運之子一路過關斬將,大多數上了戰場都是炮灰。
保家衛國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可這改變不了戰爭的本質,用死亡去做利益交換,傷痛留給至親至愛之人,感動留給無關緊要之人。
天子一怒,不一定伏屍百萬,血流漂杵,但兵災一起,絕對生靈塗炭。
人可以不畏懼戰爭,但不要去期盼戰爭。
總算看完了,李承乾掃了一眼自己挑出來的那一摞,他將選出來的文章送上前。
“臣趕著去少府監,安排製作火器事宜,這些文章陛下也可以看看,臣覺得可行,最後決斷,還是要陛下。”
李世民道:“朕既然給了尚書令的權柄,你自己決斷就行,不必這般謹小慎微。”
蘇氏的選擇,基本就是以後李厥的選擇,他是丈夫也是父親,尊重妻兒的選擇,所以他必須是一個好太子,為妻兒鋪路,至於這條路的終點是什麼,就不是他能決定的了。
就算不為妻兒,為了自己,也要好好活下去。
決定好好幹,老闆施恩,就不能往外推,李承乾道:“臣明天在選,今日先去少府監安排製作火器事宜,事有緩急,眼下吐蕃的事情更重要。”
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可他回來就是變數,他不一定會同前世那樣早逝。想明白這些道理,李承乾完全換了一個心態。尊重當前客觀的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以他當前掌握的知識,他能幹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