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領導說了,今年風調雨順,我們要是再幹不好,我們大隊就要歸併到紅星大隊去了。
為了不靠別人眼色過活,我們一定要在風雨來臨之前將所有的麥子都收回來。”
靠山村就是這樣。
麥子成熟晚,把握不好時機就會遭遇風雨雷電,半年的努力就會遭遇不少的損失。
有損失,就代表著要餓肚子。
只是集體制的弊端就是:不是自己的糧食,有人覺悟高會拼命幹活兒,有人覺悟低,就覺得把公分混到手就行。
其實說來,真正努力幹活兒的人,不少,但也不多。
所以,靠山村每年都欠收,與人,與天氣都有關。
所以哪怕大隊長說得慷慨激昂,唾沫亂飛,下面的人依舊淡漠如常,根本就不把這話放進心裡去。
雖然他們也很心疼地裡的莊稼,但矇混慣了,就沒有多少動力了。
只有新來的知青心裡知道:他們這是要受磋磨,下地幹活兒了。
晚間,凌司景的媽媽張玉梅熬了一鍋玉米碴子,又烙了黑麵兒的韭菜盒子。
韭菜多,雞蛋少,還放了粉絲,那味道聞著就很香。
權馨,也不白吃,給了張玉梅十斤白麵。
“哎吆,丫頭,這東西我可不能要。
你也在家裡住不了幾天,咋還能要你的東西呢?快拿回去。”
張玉梅將面袋子塞回了權馨的手中。
權馨給老頭子的菸酒她都看見了,雖然貪墨小姑娘的東西不對,但老頭子就好那口,她也就做主留下了。
可這白麵,她是萬萬再不能要的。
權馨看了一眼舔著嘴唇的張玉梅,將白麵塞進了張玉梅的懷裡。
“嬸子,我可不能在你家白吃飯。
你放心,我家在蘭市,離咱們這裡不遠,需要什麼,家裡就給我寄過來了。”
況且,她想要糧食還不容易?
張玉梅眼神慈愛地看著權馨,提著十斤白麵就回了屋。
她沒和權馨客氣。
她知道,這丫頭只要拿出來,就是真心實意給他們的。
剛好這白麵家裡沒有。
她也不白拿權馨的東西。
以後吃食上她會做的精細一點,爭取不讓權馨在他們家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