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蔫也決定産業升級了,他搞了個麻辣燙的攤子,而且專門做夜宵生意。這下趙家媳婦總不會半夜做盒飯來搶生意了吧?
結果這麻辣燙的生意一炮走紅!
實驗室的工地是日夜倒班,時刻不停的搶進度,半夜一樣有人要幹活要吃東西。劉老蔫的攤子第一天夜裡被幾百號人保衛,因為生意太好差點把他累死。
接下來一週,劉老蔫也學趙家媳婦擴大生産,喊來自己幾個親戚一起幫忙,終於也嘗到了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感覺——全是一塊幾毛的零票子,看著一大堆,其實也就幾千塊。
自打這實驗室主樓開建,工地上更是忙忙碌碌,各種施工車輛川流不息。據說省裡好幾個大型施工隊都跑來了,就為搶這棟地面四層,地下兩層,建築面積兩萬平米,從施工到裝修總造價近十億的專案。
而在工地上看熱鬧的老外還變多了,從最開始只有那個印度人很快變成十幾個,幾十個。所有人都對著工地指指點點。
工地有什麼好看的?這年頭到處都蓋房子,最不稀奇的就是工地了。劉老蔫最關心的是自己的麻辣燙生意,因為這生意太好,市場上很快出現有實力的競爭對手。
隔壁村的張麻子在考察過市場後,認為這個實驗室肯定會有大量人員在此工作生活。他決定對這個餐飲行業進行戰略投資,一舉引進了更加先進的經營模式和管理層——人家在村裡開了家飯館!
當飯館開張的鞭炮一響,這經營檔次立刻比劉老蔫的麻辣燙高一個階層。隨便一個席面就幾百甚至上千的毛利,盈利能力成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足以傲視群雄——村頭一幫擺小攤的都傻了眼。
過去沒競爭,不管是民工還是工頭白天就吃趙家媳婦的盒飯,晚上就吃劉老蔫的麻辣燙。可現在工地上但凡有點身份的有更高層次的追求,都覺著麻辣燙不夠檔次,要上飯館才好。
這真是生産力和生産關系要跟上人民群眾對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需求啊!
可恨!
不行……,不能任由張麻子如此搶佔産業鏈的頂端,我們也要主動向上層展。劉老蔫痛定思痛,決定也要上檔次,擺小攤終究撐不了大業!
沒有資金怎麼辦?跟同樣感受到威脅的趙家媳婦合夥。
沒有人才怎麼辦?去市裡請個會做上好席面的大廚來。
不會管理怎麼辦?把自己兒子送出去偷師學藝,無論如何也要把事業幹下去。
當經過三個月建設的實驗室主樓快完工時,劉老蔫的美食城也點燃了開業的鞭炮。一直喜歡在工地上看熱鬧的老外們很好奇也很賞臉前來吃飯。
實驗室的管理主任拉曼坐在美食城內,看著窗外的三個月就落成的實驗室主樓感慨萬千,用剛剛學會的漢語感嘆道:“你們中國人真的很厲害!”
“嗨……。”劉老蔫還以為這老外誇自己,當即大笑道:“我們老百姓這幾千年不就這麼過來的麼,有啥能難倒我們?什麼玩意只要被我們搞懂了都簡單。來,要中餐還是西餐,我這都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