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說一句,李貞孃的廚藝,確實讓蘇景覺得很不錯。
至少,蘇景吃起來感覺津津有味。
也因為這一點使得這一趟旅程,又多了一點甜頭。
李貞娘現在也能放得開一些了,在和蘇景、張可大他們相處的時候,也不再因為彼此的身份差距而拘謹。經過上一次的鬧劇,蘇景與張可大這二人的逗比屬性可以說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讓李貞娘更深地認識到了蘇景的個性與性格,知道他是一個很隨和的人,關係也拉近了不少。
於是,大家之間也開始可以互相開開玩笑了。
蘇景是穿越者,他在這個時代,與別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幽默感。
這種幽默感,是能夠直接影響到別人的。
現在,李貞娘也能體會到蘇景的這種幽默精神了。
而且她相比之前,也顯得要落落大方得多,不再那麼的拘謹。
比如,當張可大與蘇景在一起開黃腔的時候,李貞娘就不會一副臉紅嬌羞的樣子並且無所適從的樣子,還能接著他們的話聊上幾句。
蘇景讓李貞娘最欣賞的一點,就是他這種對待朋友的態度。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和蘇景相處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這種感覺。
只不過,讓李貞娘失望的是,蘇景只是把她當成朋友……
船繼續航行,在第三天的時候就到了通州,不過船沒有停,張可大好像把那天蘇景說的話給忘記了,或者是因為他當時身體裡面的藥效已經發作,完全就沒聽進去。
第四天,船行到了海門。
所謂海門,便是指海上門戶。
到了海門再繼續往前,那便是出海了。
但還有崇明和三沙,真正意義上的出海,還得過了這兩個地方。
再往前,就是舟山了。
明朝對於海事不是很上心,所以海外向來很亂。
蘇景要想再往前,但張可大估計也不會答應。
那怎麼辦呢?
三沙是肯定要去的,而且蘇景還打算趁夜去。
所以蘇景便提出告辭,與張可大明說,打算換一艘船,帶些兄弟到三沙一帶看看。
蘇景說有公務,張可大自然不會阻攔。
於是大家就分道揚鑣,並且約定好了,三日之後就在海門匯合。
至於李貞娘,也只好暫時跟在張可大與春花的身邊。
有張可大和春花照顧,李貞娘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不過李貞娘,倒是有些替蘇景擔心了。
在離別的時候,李貞娘顯然很是惦記,但又不好說出口,所以一步三回頭地看著蘇景。
看著李貞娘這樣,蘇景只是笑著朝她揮了揮手。
直到張可大他們都上了港口,看不見了,蘇景便立馬回頭,看著楊全山與高路虎二人說道:“鄭老闆的人呢?”
楊全山帶著蘇景來見人,這人也姓鄭,叫做鄭興,乃鄭芝龍手下十八先鋒部將之一!
聽說了鄭興的來頭,蘇景連聲道:“久仰久仰!”
“蘇大人請了!”鄭興一抱拳,然後笑著說道:“這一次奉老爺之命前來迎接大人,經過揚州一帶,聽說了大人的那些事蹟,這才是真的久仰大名,如雷貫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