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當然不會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江南和大宋的關係越來越差,江南內部黨爭愈演愈烈,消除了李雄的威脅後,新任宰執陳喬和大司徒周宗又反目成仇了,雙方爭權奪勢,打擊異黨,朝廷裡互相攻擊,地方上更加盤剝百姓,魚肉平民,官匪,官商勾結,整個江南都顯現出一股大廈將傾的態勢。
李煜站在窗前,憂心重重。小周夫人站在他後面,亦是眉頭不展。
張泊的事,對李煜打擊太大了。他做太子時,張泊就是自己的太子詹事,二人自那時起便合作無間,信任有加。一路披荊斬棘坐上了皇帝寶座,殊為不易。
旁人看來,不過是君臣,可是在李煜心裡,是摯友的背叛。這一路上,他和張泊聯手解決了競爭對手,又逼走了權臣韓熙載,處理了軍中巨鱷林仁肇,分化瓦解了軍閥勢力徽州軍。萬事具備,家國一體,大權在握。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給了張泊權力,讓他去替自己擋住江南世家,軍隊以及各個勢力。而他則能潛心研究書畫和詩詞歌賦。做一回自己想做的事。
民殷國富,既可以給張泊一個一展拳腳的機會。又能讓自己解脫出來。李煜心中明白,張泊一直有個治國的夢想,夢想這青史留名,他一直自比張昭劉度之。
但是李煜怎麼也沒想到,張泊不僅僅毫無治國才能,將江淮徽州都丟了,富春江大敗於吳越,泉州陳洪進反了,如今江夏,豫章接連丟失,國家混亂不堪,已經是積重難返……
“唉!”
李煜從自己的詩詞書畫中抬起頭來,才發現祖宗留給他的江山,已經是滿目瘡痍。
小周夫人站在他身後,看著他孤寂的背影,不禁嘆息。他們恩愛的日子,已經影響到了國事。從父親那裡聽說,國家疲弊,民不聊生。宰執陳喬為禍朝綱,一片混亂。
“陛下,宋廷如何說的?”
李煜回頭,看著小周夫人,心中一軟,滿眼溫柔“無妨,皇后不必心憂。朕一定能解決這些事情。”
“可是陛下,臣妾聽國丈說……”
“都是些許小事,皇后不必在意,倒是宋廷的事有些難辦。趙匡胤讓朕入東京。”
“啊?!”
小周夫人先是驚訝的捂著嘴,而後俏臉寒霜“宋主過於霸道了,這是仗勢欺人!陛下,您絕對不能去!”
“朕當然不會去的,但是宋軍虎視眈眈,必須要有應對的方法,只是如今我大唐軍隊飽受林仁肇一系軍閥的荼毒,早已是烏煙瘴氣,實力低下,而且人數不多,已經無法支撐社稷安危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臣妾聽說,有許多流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
“是有這事,怎麼了?”
“陛下何不將他們收編入軍,一來增加兵丁,二來減少流民,三來,還可以分化軍中舊宿和各地門閥的力量,何樂而不為?”
李煜聽了,稍加思索,上前抱住小周夫人的雙肩,激動的說道“皇后真乃朕之子夫!”
小周夫人的設想,被李煜頒佈旨意命令下去。李唐的軍隊從八萬迅速擴充到二十五萬人,徹底斷除了軍中將領的權力,李煜到了今日,才徹徹底底掌握了軍權。
這些軍人被李煜安插親信執掌,耕種農事,負責墾荒接種,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李唐日益嚴重的治安和糧食問題,也削弱了江南世家和軍隊對國家的掌控力,進一步鞏固了李煜的權力。
李煜明面上向大宋稱臣服軟,姿態放的極低。暗中卻修建戰船,加固各地城牆,貯備糧食,以待備戰。
大家都明白,不可能一直這樣若即若離下去,長江南北遲早要一戰而定,絕對不可能再重現南北朝時那樣偏安一隅的亂象,更不可能再像唐末那樣割據一方,趙匡胤不是朱溫,李煜也不是楊行密。
江南的動作引起了大宋朝臣的注意,他們停止了爭吵,坐下來好好商量了一番。決定請李煜來東京安家落戶。
荊州刺史呂轉忠被封為西路部署,兼兩湖轉運使,率新招募建造的水陸軍馬四萬人進駐在鄱陽湖,隨時準備沿江東下。東海黜置使丁渭率兵兩萬自徐州南下,逼近廣固。
另外,趙老大下令招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率兵北上,進駐在閩北明州,招吳越王錢俶率兵四萬進駐到太湖附近。
萬事俱備,該和李煜談談了。
喜歡酒旗請大家收藏:()酒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