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軍隊被荊州刺史呂轉忠和江陵太守許思年擊退。
江淮地區任德義和姚內斌堅守不出,李雄久攻不下,只得退回江南。
只有西北出現了變故,戰無不勝的李繼隆被羌人首領李曦擊敗,退守涇源路治所渭州。也就是後世的甘肅平涼。
趙老大收到國內平定的訊息,穩住了心神,轉頭對遼國開始了暴力教育。
正在這個時候,北漢國主劉鈞死去,養子魏王劉繼恩繼位,趙老大認為這是天助大宋,於是派盧懷忠率禁軍趕赴潞州,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党進為副將,宜徽南院使曹彬為都監;棣州防禦使何繼筠為先鋒部署,懷州防禦史康延沼為都監;建雄節度使趙贊為汾州路部署,絳州防禦使司超為副將,數路大軍從四面八方猛攻太原府。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早就不服魏王劉繼恩的鄭王劉繼元,卻開始密謀奪取皇位。
恰巧這時,劉繼恩對權臣郭無為掌握大部分兵權心生不滿,於是便設宴請郭無為到宮中,想殺之而後快。誰知太監中多是郭無為的人,早就報告給了郭無為,宴會上,劉繼恩問郭無為道“卿家觀朕如何?”
郭無為拱手答道“陛下面呈龍祥,必隨先帝。”
劉繼恩聞言很不歡喜,先帝死了,你說我隨先帝,什麼意思?當下就掀桌子了,數十人突入殿中,卻都是郭無為的人,劉繼恩被反殺,劉繼元趁二人內訌時,取了太原城的京戍兵權,由手下心腹劉繼業,也就是未來的楊業統領。郭無為見大勢已去,迫不得已只好順勢投靠劉繼元。
大權在握!
劉繼元嗣立之後,一方面遣使向遼國權貴重金賄賂,請來了更多的援兵,與此同時派楊業率軍扼困柏谷,兩軍在洞過河相遇,楊業假裝敗退,宋軍大獲全勝,進逼太原。
趙老大高興極了,以為即將一統關南西道,立刻遣使齎詔,諭令太原府軍民速降,擬封劉繼元為平盧節度,郭無為為刑州節度。但是遼軍快要趕到,劉繼元不聽從趙老大的號令,曹彬害怕孤軍深入,被遼國援兵所圍,於是收兵南歸。遼、漢聯軍進寇晉絳二州,大肆搶掠一番退了回去。
馬步軍都虞候趙贊率兵到太原城下,圍攻了三日,仍不能下,楊業趁宋軍夜間沒有防備,火燒宋營,斬殺宋軍高階將領石漢卿,李光贊。
這場曠日持久的北征已經是得不償失了,再加上國內情況很不穩定,遼國和西北羌人又氣勢洶洶,宰執趙普率群臣勸趙老大班師,趙老大眼見沒有希望,只好下令班師回京。
從政治意義上講,趙老大的大宋王朝以一敵五,其中還有遼國這樣的強大對手,卻依舊不落下風,這次北征還是很成功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西北風李曦,露出頭來了!
李曦是原銀州防禦使李彝景的弟弟,如今執掌羌人,截斷河西走廊,北通遼國,西連吐蕃,頗有割據之勢。
唐月輕看著地圖,這和想象中不一樣啊!雖說大宋積弱,可那是後來的事了。史書工筆上,大宋王朝開國兼併,一統天下時還是很風光的。怎麼現實如此艱難?李煜都四次北伐了,南北兩漢未平,遼國虎視眈眈,吐蕃和大理也時有異動,現在又冒出個李曦來!這他孃的怎麼看都很憋屈啊……
果然,史官的話是不能信的。
公元968年九月,趙老大回到東京。
萬勝門前,百姓焚香跪拜在地上,彩旗飄揚,鮮花鋪地。城門口燕王垂立在前,趙光美在左,宋鹿城在右,唐月輕在後。往後是宋皇后,花蕊夫人等一眾嬪妃。再往後是留守的文武百官。
遠遠的就看到趙老大一身金甲,頭戴珠冕,繡龍黃綢披風迎風飄起,坐下高頭紅馬,身後文官相貌堂堂,武將威風凜凜。唐月輕感覺迎面撲來一股龍騰之氣。
趙老大驅馬到萬勝門下,踩著太監的背翻身下馬,徑直走了過來。隨軍出征的重臣名將們也下了馬。
燕王上前跪下,拜道“兒臣恭迎父皇回京!”
趙匡胤充耳不聞,從燕王身旁走過,穿過趙光美和宋鹿城,直直走到唐月輕面前。
他緩緩的彎下腰,將唐月輕扶了起來,唐月輕恍然間有一種錯覺——趙老大的手微微有些抖。
“都起來吧。”
跪著的眾人聞言都站了起來,趙匡胤一手攥著唐月輕,一手走到宋皇后和花蕊夫人面前,點頭示意後,拉著唐月輕進了城。
他就這麼拉著唐月輕,徑直走在從萬勝門到皇宮的大道上,周圍百姓,官員,權貴都看著他們走了過去。
走到皇宮門口,趙匡胤翻身上馬,吩咐道“衛鷹,給他牽一匹馬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衛鷹將自己的良駒韁繩遞到唐月輕手中,唐月輕看向趙匡胤,不解的說道“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