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聽說李繼隆將軍從長安押解過來兩個人?”
趙匡胤合上奏章說道“是有這麼一回事,怎麼了?”
“可是興國軍討擊使孫遇和楊益?陛下打算如何處置此二人?”
“孟昶派這兩個人聯絡北漢,想夾攻大宋,罪無可赦,自然是問斬。”
唐月輕低頭拱手說道“陛下,斗膽請陛下將此二人交給微臣,微臣能為陛下開啟劍門關的關門。”
趙匡胤略微驚訝的看著唐月輕。猶豫片刻,點了點頭。
唐月輕在衛鷹的帶領下來到天牢中,一眾禁衛宮人浩浩蕩蕩將孫遇請了出來,唐月輕極為恭敬的帶路,衛鷹親自護衛,禁軍,宮人陪同。監獄裡的其他犯人都好奇的看著孫遇走了出去,也包括楊益。
孫遇一頭霧水,被這些人請了出來,然後送出宮門,老杜已經率領唐家護衛等候多時,唐月輕親自將他押到京兆府大牢,便丟下不管了。
回到家中,唐月輕立刻寫信給楚昭鋪,讓楚天詞代為傳達,還抄了一份給趙匡胤。
燈下的楚昭鋪看著唐月輕的信,撫摸著鬍鬚,放在蠟燭上燒燬了。
大宋派了更多的細作再入西川,言說趙彥韜即將謀反,鬧得滿城風雨,傳的沸沸揚揚。趙匡胤下旨將楊益送到荊州,孫遇送回長安,秘旨吩咐李繼隆。
孟昶聽了宦官報告,心中疑慮甚重,此時趙彥韜已經領兵在劍閣,漢中一帶。孟昶猶豫再三,令大將黃阿比率京軍進入綿竹,派使者召趙彥韜回成都。
十一月,漢中人心惶惶,到處流傳孟昶要將趙彥韜召回殺之,以黃阿比代替。劍門諸軍將領也難逃一劫,整個西蜀局勢徒然緊張起來。
這樣的敏感時期,大宋派軍隊將孫遇恭敬的送回趙彥韜的轄下,趙彥韜親自迎接了孫遇,早有細作得知,密探傳信回成都。
荊州刺史呂轉忠押送另一個俘虜楊益,“不小心”讓他逃脫了。楊益心急如焚,連夜奔逃,千辛萬苦逃到蜀國地界,又快馬加鞭趕往成都。
孟昶在宮中召集幾個重臣,商議趙彥韜之事,眾臣皆說趙彥韜家眷盡在成都,不可能反叛大蜀。孟昶疑慮甚重,正猶豫間,太監說楊益回京了,有十萬火急的事情要報告。
孟昶下令召見,風塵僕僕,疲憊不堪的楊益進了大殿,步伐不穩摔倒在地,太監趕忙扶起他,楊益一瘸一拐的參拜,口中大喊“陛下!趙彥韜,孫遇已經投靠了宋廷!不日將舉兵叛變!”
孟昶大驚失色,厲聲問道“你是如何得知?!”
楊益哭著說道“微臣奉命與孫遇出使北漢,在關中地界不慎被發現,他們將微臣抓住,押解往汴梁城。微臣當時與孫遇關在同一所大牢裡,他們威逼利誘微臣投降宋廷,微臣未允。誰知沒多久,微臣親眼看到宋廷的禁衛,宮人將孫遇客氣的請了出去,便再沒有見過他!宋廷將微臣押解往荊州,微臣偷聽到他們要拿微臣的人頭震懾西川!所幸微臣半路上趁押解的人放鬆警惕時,逃了出來,微臣一刻也不敢停歇,不分晝夜的趕路,才到成都。”
孟昶看著楊益叛亂的頭髮,乾裂的嘴唇,髒兮兮的臉,親自扶起他“卿家辛苦了!”
正說間,有太監攜密奏進來,孟昶開啟一看,怒氣衝衝的將奏章一摔,吼道“孫遇如今就在漢中!楊卿家衝破重重險阻,尚且到了西川,他孫遇被宋軍送到漢中,竟還不來成都覆命,卻呆在趙彥韜那裡,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來人呀!將趙彥韜,孫遇家中老小全部處斬!一個不留!”
軍隊衝進趙府和孫府,將兩家老小都屠戮殆盡。孟昶派兵部尚書馬言恩前往漢中,解掉趙彥韜的兵權,命黃阿比率軍東進,直逼劍門。
這天中午,趙彥韜和孫遇正在府衙商討如何佈防的事情,下人傳話,說兵部尚書馬言恩帶兵在府衙,召趙彥韜和孫遇過去。二人面面相覷,齊齊過去。還沒有到府衙,趙彥韜半路就被人截住了,來人正是趙彥韜管家趙佛。
趙彥韜看著他臉上的刀傷,驚問道“趙佛?你不在成都,跑來這裡作什麼?”
趙佛大哭道“老爺!孟昶聽信讒言,將咱們一家老小,滿門抄斬!孫大人一家,亦是如此!小人晝夜奔走,才趕到這裡!索性天佑老爺,還未遲矣!”
趙彥韜只覺得兩眼一黑,跌倒在地,部將們趕忙去扶他。孫遇抓著趙佛瘋狂的搖晃“你說什麼!你說什麼?!”
趙佛涕泗橫流“孫大人,咱們兩家,都死了,都死了!”
趙彥韜艱難的被部將扶了起來,咬牙切齒的下令道“應海,召集人馬,包圍府衙!”
“是!”
馬言恩等了許久,不見趙彥韜,心下著急,突然手下來報“尚書大人,罪將趙彥韜正在府衙外等候您。”
馬言恩心下疑惑,莫不是走露了風聲?下令手下提高警惕,走了出去。剛開啟門,就看到無數軍馬將府衙團團包圍,弓箭手拉弓搭箭,描著大門,趙彥韜披甲執掛,提著長刀立在馬上,孫遇也在他旁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馬言恩大驚失色“趙彥韜!你想幹什麼?!”
趙彥韜咬牙說道“放箭!”
箭如雨下,護衛趕快叫道“保護大人!”擋在馬言恩身前的數人眨眼間就被射成刺蝟,無數火把扔進府衙,大火沖天而起,趙彥韜驅馬踏進府衙,對準馬言恩當頭一刀,劈成兩半!喊殺聲響徹府衙。
公元964年十一月,趙彥韜起兵造反,從者萬餘計。蜀國大將黃阿比率軍猛攻劍門關,雙方死傷甚重。
與此同時,大宋北路以新任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崔彥進為副都部署,前鋒將軍王師定為前軍統領,率步騎六萬出鳳州,沿嘉陵江南下;東路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劉廷讓為副都部署,禁軍侍衛統領呼延贊為宣撫使,率步騎四萬出歸州,溯長江西進。兩路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