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的麒麟殿內,隨著秦王坐定,眾臣們紛紛行禮。
這幾天裡,秦王時長詢問群臣們關於楚國的近況,眾臣的心裡也知道距離秦王下定決心伐楚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了。
秦王的目光在武將的班列中不斷掃過,最終停留在了最前排的王翦身上,“王翦,若要你來伐楚,需兵力幾何?”
王翦緩緩走出班列,稟手行禮道:“稟大王,老臣伐楚需士卒六十萬。”
嘶,朝堂之上的眾人都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這王翦還真敢說,一開口就是要六十萬士卒,這幾乎是傾盡秦國的全國之力了。
近百年來,諸侯國之間連年爭鬥,中原人口急劇減少,這個時代可不像後世一樣,動不動就說要出兵百萬。
秦王眯著眼,腦中不斷地思考著這其中的利害,他也知道楚國不好對付,但王翦只是上下嘴皮一碰,張口就向他要六十萬大軍,即便是以秦王的魄力不得不慎重考慮一下。
此時位於群臣另一側的昌平君站了出來,鞠躬作揖道:“王老將軍太過慎重了,那楚國君弱臣強,楚王肯定不敢給自己的手下太多兵馬,我看二十萬就已經足以滅楚了。”
“我們可以仿照當年六公子攻韓之計,先以二十萬大軍奇襲楚國,在楚王願意放權之前,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楚國最多的領土。”
“隨後在帶兵將攻下來的城池徹底佔領下來,然後由我從旁協助,以我楚人的身份前去楚地安撫民心,最後在慢慢蠶食楚國內剩下的土地。”
昌平君的話讓秦王眼前一亮,顯然秦王更加傾向於昌平君的計劃,用的兵力不是很多,速度最快,其中的危險性也不是很大。
到了王翦這個年紀,察言觀色的本事早已達到頂峰了,他一眼就看出了秦王打心底裡不願採納他的意見。
王翦也不向秦王解釋為什麼自己需要這麼多的兵力,默默地低下了頭,站在那裡一言不發。
“眾卿可有人反對昌平君的計劃?”,秦王雖然對昌平君的計劃很心動,但還是要按規矩徵求一下群臣的意見。
王翦依舊是低著頭,站在那裡一言不發,而其他的大臣們也都看出來了,秦王心裡支援昌平君的計劃,既然有了秦王的支援,哪裡還有人敢站出來反對,所有人都紛紛點頭同意。
秦王滿意的點了點頭,“既然眾卿都同意了,有哪位將士敢帶兵前去伐楚?”
眾臣們也都不是傻子,王翦剛剛既然說要六十萬滅楚,就肯定有他的理由。
就連百戰百勝的軍神王翦都不敢接下,又有誰敢接下來。
此時,站在武將佇列中間的李信站了出來,稟手道:“大王,臣願為大王分憂。”
看到李信最終還是站了出來,昌平君的嘴角漏出了一絲微笑。
在歷史上,李信真正得到秦王的關注是在攻燕之戰,年少的他只率領了幾千人馬,就成功在衍水滅掉了燕國最後的主力,而他也因為這個功勞得到了秦王的認可。
在嬴修遠做了主將後,這場戰爭也隨之變了,王翦為了避嫌,親自帶兵前去追擊燕國的殘軍,這一下直接搶走了本應屬於李信的功勞。
導致現在的李信並沒有什麼出名的戰績,在秦王的眼裡也就是隻是一箇中流的將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