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真能胡說,我看你沒事就找人比試,哪裡像夾著尾巴的樣子?哈哈,你這是怕大當家責罰吧?我問你,要是果真責罰你……喂,你小子回來!”
馮雁一聽有蹊蹺趕緊掉頭跑路。
叫住馮雁,郭勝沒好氣道:“你說你這點尿水,怎麼敢做不敢當呢?你放心吧,這次叫你是前去議事的。要真處罰與你,我和馬隊主、王教頭肯定會幫你說話,那個人一向橫行霸道,我看早該死了,有什麼可怕的,殺了就殺了。活該!”
馮雁翹起了大拇指。
郭勝憤憤的吐了一口口水,四顧看了一下沒人在附近,低聲問道:“小鐵子,我一直沒問過你,你偷偷告訴哥哥,二寨主脖子上那刀你是怎麼劃的,當時我也沒看清楚,你再說說。”
“靠!這兄弟倆怎麼一個德行。”馮雁一頭黑線。
“郭隊主,咱們有空再聊這個行嗎?你看開會的人,不對,議事的人還等著呢,讓人家等久了不好。”
“嘿嘿,你這臭小子。”郭勝心裡好笑也沒再追問,催動馬匹向前奔去。
“慢點!郭隊主,你還沒告訴我,為什麼會叫我議事呢?”馮雁扯著嗓子朝前面郭勝喊道。
“等你有空再聊的時候告訴你,哈哈。”
馮雁還是第一次被叫去議事,自己是個小兵怎麼會叫自己,真奇怪。困惑之餘還是跟著郭隊主進了山上主寨木屋。
進了大門,一眼看去山寨的頭頭腦腦都在,大寨主孫盛,三寨主孫三娘,練兵教頭王桂,騎兵隊主李力,弓箭隊主馬義,步兵隊主李貴,山寨趙管事、梁管事,還有身前的長槍隊主郭勝。馮雁心虛的看了看頭頂,不知道二寨主的鬼魂是不是也在這裡湊熱鬧。
“知道為什麼叫你來嗎?”孫盛突然發聲,嚇得馮雁又打了一個哆嗦。
“請大寨主明示!”馮雁弱弱的抱拳施禮。
“二寨主死的不明所以,你難道不想交代點什麼嘛?”孫盛對侯薺的死還有些耿耿於懷。
“大哥,剛才不是已經……”孫三娘話沒說完,被孫盛一瞪眼也不敢繼續說下去了,大寨主在軍中的權威樹立良久,即使入草為寇孫三娘也不敢在議事中爭執。
最近寨子收入比較少,剛才議事時又談到二寨主的事情,除了步兵隊李貴,騎兵隊李力,其他人都為馮雁出頭,孫盛也不好觸了眾怒,寨子裡團結一心才是孫盛要考慮的。況且孫盛內心並不想對馮雁治罪,只是過不了那個坎。
馮雁一聽又是這個問題,看來是躲不過了,只好硬著頭皮說道:“大寨主,其實這個真不關我事,您先別生氣。”看到孫盛馬上要變臉馮雁趕緊又解釋道:“當時二寨主非要殺那些無辜的小孩,我想阻止,但二寨主提刀到了我面前想置我於死地,當時的情形我想大寨主也知道了,幾十名騎兵圍住我們,就連王教頭和馬隊主,郭隊主他也想一起治罪,所以出於自衛我就拔出了龍紋刀,您那把寶刀您也知道的,真不愧為祖傳寶刀,那是相當的鋒利,吹毛斷髮削鐵如泥,實在是……”
“閉嘴,誰讓你扯這些了。”孫盛差點沒氣笑,這意思是怪自己的刀太鋒利了?這小子真能胡扯。眾人聽見馮雁的辯解不由掩嘴暗笑,這小子確實太能扯了。
“哦,那先不說刀了,當時二寨主可能是氣盛,脖子上青筋爆跳,非要把我的刀放在他脖子上,對呀,是他自己把刀子放在脖子上的,您可以問問在場的人,絕對……”
“說正題!”
“這不快到了麼?”馮雁滿肚腹誹,接著說道:“我當時嚇了一跳本來想用刀推開他,可忘記刀刃在前,他非要往前湊,所以這件事純屬巧合……”馮雁低眉順眼的解釋著一邊不時瞄著孫盛的臉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真不是故意的?”孫盛依然冷著臉。
“那肯定不是故意的,再怎麼我也不敢以下犯上,寨子裡規矩我一直堅決遵守。我……”
“好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不懲治於你,會亂了綱紀。寨子裡的吃食都是靠二寨主平時帶隊劫掠得來,如今斷了供給,所以限你在三十日內拿三百石糧食過來,否則依然要治你的罪。”
孫盛說完也不搭理馮雁繼續與眾人商議著。
馮雁抹著頭上的汗水心想:“這麻煩可大了,自己去哪裡搞這些糧食呢,這不坑人嘛?”
“大哥,他一個半大小子去哪兒拿糧食過來,你這不是難為人嗎?”孫三娘不滿的嘟囔道。葛郎中王教頭等人也暗自頭疼,看來大寨主還是不肯放過此事。
“此事不處理能行嗎?如果哪天你們的手下殺了你們,我要不要給個交代,不處置他寨子裡規矩豈不全亂了,誰還服從?”孫盛怒道。
這件事孫盛也想了很久,上次在武鄉郡竟然敢圍攻王教頭等人,對侯薺的跋扈也大為不滿,但就這麼輕易放過馮雁,這一千多人以後還怎麼管理。對於馮雁,孫盛也充滿好感也很看重,而且還是自己傳授的刀法,據說比試中運用的頗為不錯,才學了一年就有如此威勢讓寨子裡眾人對孫氏刀法非常歎服,這也讓孫盛暗自得意。但一碼歸一碼,殺了頭領就這麼輕描淡寫的放過,以後真要亂套的。當然三百石糧食肯定是拿不過來的,孫盛想冷卻一段時間再做處理,而且周邊形勢也不容樂觀。
至於到時候怎麼辦孫盛還是頭疼不已,看著鬼頭鬼腦躲在眾人後面的馮雁,孫盛心想:“這小子真是不讓人省心,到時候找個機會教授他刀法,非要教訓一翻不可。”
“大寨主,您剛才說前些日子下山聽聞苻堅在建造舟艦?”議事主殿內馬隊主繼續詢問著。
“是啊,秦天王苻堅最近大修舟艦、兵器,也不知又要圖謀哪裡,現在北邊基本都在他手裡了,連東面的高句麗、新羅、以及西南夷皆遣使入貢於秦,好一派繁榮景象!”孫盛幽幽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