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管長笛手叫“師父”。
據頭箍哥說,當時他們還小,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記不清,反正師父帶著他們朝高山出發,經過一條大河,穿過一條山谷,最後輾轉來到一座山下。
“當時杏花正開著,雪白雪白的。”他邊說邊回憶道。
那個地方並不是現在的山谷。師父領著他們走進一個山洞,山洞裡鋪著茅草,還有一堆一堆的木炭。
師父走到一個小山洞,拿出一把杏脯幹遞給他們,孩子們紛紛搶到手裡,塞進嘴裡,杏脯又酸又甜,他們邊吃邊咧嘴。
“在這邊生活很不錯,有杏幹吃,有羊肉,師父帶著我們在山底下開了荒,種了一些青稞跟黑麥。”頭箍哥回憶著,“反正吃得飽,雖然記不清小時候在村裡的事了,但這裡還是比村裡吃得好。”
“我記得一點兒小時候的事,走的時候,我已經餓了兩天了。多虧了師父救了我。”大俠說。
那個山谷很深,隘口也很隱蔽,就連冬天風都比外面小很多,積雪都比別的山谷裡薄。
“冬暖夏涼,好地方。”幾個人紛紛說著。
出了隘口,轉過一個小山頭,便有一條淙淙流淌的河。他們的工作,就是在河裡面給師父淘金。
“那條河是師父發現的,好多金砂,連小孩都能篩出來,每天都有收穫。”
一年之中,帕米爾的河川只會消融四個月。師父跟他們說,在這四個月裡,他們必須攢下整個冬天的吃穿用度來。
四個月之外就是漫長的寒冬,他們在山谷裡能收穫一些糧食,但還是不夠吃的。每年秋天大雪封山之前,師父就把一年淘來的金砂縫在內衣裡頭,然後往東走,或者往西走。
“每年回來的時候,他都趕著一輛驢車,車裡頭裝著好多東西。到了冬天,我們就吃那些東西,實在不夠吃——”
“——就把驢也吃了,反正第二年師父還會趕驢回來。”
這種日子,大概過了七八年。
“記不太清了,這裡挺快活的。師父還教我們說話、認字。”大俠拿出一本快要翻爛了的《倚天屠龍記》,“冬天大雪封山,我們就藏在洞裡,生著火。師父就拿這套書,他念給我們聽,一個一個地教我們學寫字。”
他們很滿足,也從來沒想過再回去。
因為在他們記憶裡,原來的生活更苦。
再後來,有一年秋天,師父又帶著金砂出去了,這次他沒去西邊,也沒去東邊,而是選擇了往南。
可是這一次,師父沒有回來。
他們六個人等啊等,等到了大雪封山,也沒看見師父趕著驢車回來的身影。
那年冬天,一個小夥伴因為缺吃少穿生了病。
“額頭很燙,燙得厲害,後來他說胡話,說著說著就死了。”
師父沒有回來,小六又死了,他們好不容易熬過冬天,等冰雪融化的時候,又去河裡淘金。
“我們覺得師父是回來晚了,大雪封山之後,人就進不來那個山谷了。所以春天來後,因為歲數大,大家就推舉我當頭兒,幹活兒淘金,等師父。”
但整個夏天過去了,他們收集了滿滿一口袋金砂,師父依然沒有回來。
沒辦法了,他們想走出這個山谷,去找師父。
“我們想往南走,師父那年去的是南邊。”
五個人帶上金砂,帶上吃的,離開山谷,開始往南邊走。他們也不知道走了多遠,反正一直都沒有在路上看到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