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咱家就是從魏陽遷到關外去的?”
“不,咱家祖上是隴西人。後來輾轉到了塞北,再後來去的關外,魏陽在南方,跟老祖宗一點兒關係都沒有。聽大人們說,當時就連秀才都搞不清到底有沒有魏陽這個地方,魏陽究竟在哪兒,甚至弄不清究竟是這兩字兒怎麼寫。
“我小的時候,就記得老祖宗瘋話裡有那麼幾句——‘腳在揮劍狗,頭在魏陽城。魏陽安家地,欲去速速行’。”
“還合轍押韻,不像是個文盲。”
“對,而且更奇怪的是,聽人說,老祖宗臨死前本就癱在床上很久,但那天他忽然從病床上站了起來,披頭散髮就要往外走。
“兒孫們攔住他,問他去哪兒。他說,拿『毛』筆,硯臺來。
“雖然知道他不會寫字,但兒女們不敢怠慢。當時你爺爺念私塾,有筆墨紙硯,他們趕緊跑去拿來,放在桌子上。老祖宗一隻手撐著桌子,一隻手滿把攥地拿起筆,朝硯臺裡猛地一蘸。然後提筆就畫出來三個字——”
“是‘魏陽城’吧?”聞牧山說。
聞統陽看著兒子,似乎有點兒吃驚,但他還是點點頭。
“對,這仨字挺難寫的,也不知道一個瘋瘋癲癲的睜眼瞎,怎麼會在臨死前突然學會寫字了。”
“後來呢?”
“後來他把筆一丟說,我這是為你們留下回去的路。說完這句話,他就躺回了床上,當天夜裡就斷氣了。
“這還不是最奇怪的,更奇怪的是,家裡人去找秀才,把這倆字給秀才一看。秀才自然不知道這地方在哪裡,他拿著字跑到縣城,找了個見多識廣的學究去問,學究翻了半天書,搖搖頭說,咱們國裡就沒有這座城。”
“我知道了,因為建國前,魏陽還叫隗陽呢。”
“是啊,所以當年我跟著部隊南下,一聽說前面的地方發音像魏陽,突然這心裡就冒出一個念頭來——我得留在這兒,聽老祖宗的話,在這兒安家。”
“所以您就留下來了。”
“對。為了能留下來,我還故意『操』作失誤,炸傷了自己的半條胳膊,要不部隊肯定不放我走。”
“啊……”聞牧山愣在那裡。在他眼裡,父親一直是個死軸死軸的人,沒想到他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理由,居然捨得弄斷自己一條胳膊。
“後來呢,您在魏陽發現什麼了嗎?”
“沒有,還沒有呢,但我不後悔啊。老祖宗說得對,隗陽最終還是變成魏陽咯。”聞統陽瞅著自己空『蕩』『蕩』的一條袖管兒,笑呵呵地說。
聞廷緒七歲的時候,聞牧山跟他說了父親講述的故事。那時候聞統陽已經去世了,就葬在隗山的腳底下。
這便是聞統陽的故事,接下來說的便是聞牧山的故事。
……
聞牧山的脾『性』上承父親,下傳兒子,他們一家子都是古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