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的西大街上有座石橋,它連通著街市與住宅,因靠近鐘鼓樓,故稱老樓橋。
自街而來,下得橋去,便有一坊門立於道路正中。聽人說,此門乃是前唐所建,不知是何緣由,留存至今。橋對面的院子裡住著的是達官顯貴,靠外的院子價格要便宜些,最低至百餘貫錢,要是再往裡走,那兒的道路更是平坦,竟有青石鋪路。
道分左右,路分南北。有趣的是左側府邸的主人大多為高階官員,其右則是官吏混居。
人情社會終究是逃不脫人情的,誰人沒有三五個親戚和朋友,經關系、托熟人後右側院子掛名為衙吏,而實為商賈之戶所甚多,居然毫不避嫌。
左邊有一處府邸,門樓下有兩頭石獅子蹲守,與正對面的朱樓翠閣相比,倒顯得有些寒酸。然經此地,騎者半百下馬,駕車人下車步行。
府內後院有顆老槐樹,枯黃的葉兒打著旋轉,一片片飄落。樹蔭下的石凳環繞著石桌,當中坐著一位小娘子,肩若削成腰若約素,凝脂冰膚中透著粉紅,柔荑虛扶桌邊。
眉似遠山不描而黛,唇若塗砂不點而朱。
原是天生麗質難自棄。
青絲秀發在雪白的指尖滑動,直到它溜走,也未曾發覺。
落葉紛飛的季節,總叫人感傷。
有著多少回憶,又有著多少秘密……
“娘子,奴婢這胳膊生疼的緊。”
“你呀。就是想偷懶。”
“鳳兒才不是呢,娘子莫要冤枉奴婢。”
“好啦,你坐下歇息。”
“我就知道娘子心疼鳳兒。”
待鳳兒坐下,小娘子站起身來,拿了掃帚開始清理起落葉。
“娘子這般,若讓周管家看見,定會懲罰奴婢。”
“好你個鳳兒,你便是知道周伯早已出門,方才偷懶。”
“我哪有,娘子冤枉。”鳳兒從果盤裡撿了枚李子放進嘴裡。
小娘子見狀,“鳳兒就知道吃,倒讓娘子我幸苦。”
“娘子再苦半年或是一年?往後嫁去古府,有的是清福享。”鳳兒與娘子開著玩笑。二人雖名為主僕,實則情同姐妹,整座府裡也沒人敢小覷於她。
小娘子未作言語,又聽得鳳兒言,“早上的羊湯吃的我到現在還是渾身發燙哩。送湯的書生倒也是個痴人,以為咱們家娘子不常吃羊肉哩。”
“就你會亂想,他……他……或許只是好心,怕我生了風寒。”娘子昨夜已將落水一事告知與她,現下便有了理由。此言或是藉口,或為說服,只有她自己知道。
“哼!想討好咱家娘子,先要過了鳳兒這一關。”
“你別胡說。我跟宋公子只是普通友人,他只是好心。”
“娘子此般想的,卻不知別人是何想。”鳳兒五歲便入了周府,娘子溫婉如玉,鳳兒潑辣似火,兩人相處的時間久了,時常會開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難免有些閨房密語不能入旁人耳。
“咱家娘子好生養,往後嫁進古府,倒是讓古公子佔了便宜。”
“吃你的李子,堵上你嘴。”